纪录片幼童

作者: 呆胖财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22:57 被阅读5次
    纪录片幼童

        记得这张照片么?高中历史书上甚至只用了一个等字,不到一分钟;纪录片花了五集,一共225分钟;而这些孩子花了整整一生的时间去经历灵魂的撕扯和搏击。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送了四批一共120名幼童到美国求学,为了更适应当地环境,将两三个幼童一组分别寄宿在新英格兰洲的各个家庭中。平均年龄12岁最小的9岁。这群孩子约会半个地球来到大洋彼端。到达旧金山的时候,孩子们说这样高的楼前所未见。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穿梭的火车,林立的高楼,但是我觉得他们心里的感受一定不仅止于“前所未见”四个字,震撼应该就像《房间》这部电影里的儿子杰克,躺在卡车后面睁开眼睛第一次看见天空和绿叶。

          从1872年到1881年,八年的时间。作为一个人,纯真的童年,萌动的青春期,一个孩子从未成型到足够思考和选择,只是他们没有选择。

    纪录片幼童

          照片中的青年名字叫史锦镛,隔着旧照片看得出的英朗如峰,他写信给他的高中同学詹妮,一笔英文写的潇洒清隽,“我计划在一年后到耶鲁大学的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就读”,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是不是,但是后来在耶鲁大学没有找到任何他的消息。原因找到了在李鸿章的未刊函稿找到了答案,因“剪辫改装”“西化过于严重”“情殊可恶”,召回后不予优待,只予糊口。纪录片没有讲史锦镛后来怎么样,但是我只知道拖着长辫的幼童是美国幼童中的异类,当融入以后,召回的剪辫改装的青年又是中国人中的异类和时下愚民眼中根不正的耻辱。

        尝过了自由又怎能做囚鸟,不管这牢笼有多大。人在自由的美国,国在专制的大清,刚被召回的刚满20岁的小伙子们,我不知他们多想再打一场棒球赛,再去一起野营,再过一次圣诞节,在呼吸一口名为自由的空气。

          影片最后讲述了曾经的一户寄宿家庭的后裔找到了当年留美幼童唐绍仪的后代,令我惊诧的是这位一辈子生活在珠海一个小镇的老人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发生必有痕迹,一百多年前的发生,在这位老人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看一颗树种的是否成功,是要看这棵树的果实是否香甜,翻看这一百二十个幼童的名单,你会惊诧多少名字活跃于中国近代史。这是果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录片幼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mx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