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农忙之余,偶尔也去赶海。家里穷,没有单车。每一次,都是徒步到十公里之外的白沙湖海域,趁着潮水退去,掏弄些小海鲜。比如:海蚌、钉螺、铜薄镜(一种海贝,里面有珍珠)等等。然后,再徒步挑着捕获的小海鲜回家。把小海鲜分门别类,赶到圩市出售,补贴家用。那些相对较小的海贝、海螺,会留下来给家人充饥。而吃的最多的,则是照片里的海蚌,汕尾人管它叫“南软”。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它是穷人的救命稻草,养活了无数海边人。许多年以后的今天,每一次吃海蚌,总会想起很多往事。那个时候,爷爷健在,父母、二叔、三叔、四叔也还年轻。我们几姊妹还小。虽然穷,却一家团圆,幸福安康。以前吃海蚌,是为了充饥。现在吃海蚌,更多的是为了解去那无边的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