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第九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我们已经陆续展示了“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1+X ’群文阅读教学探索”的精彩内容。
今天,小编要带大家回顾“基于‘思辨读写’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活动环节的高光时刻。
余党绪:让整本书阅读走向快乐与清明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组长余党绪,以“让整本书阅读走向快乐与清明”为主题,带来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专家报告。
他指出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理性沉睡的现象,即教师和学生们都存在思维的惰性与惯性。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设置和设计“岔道口”,让学生陷入疑惑、苦闷与纠结状态。
余党绪表示,阅读的过程,就是持续的思辨的过程;思辨的过程,就是战胜惰性与惯性的过程;思辨的过程,也是不断祛蔽与祛魅的过程。
对整本书阅读而言更需要思辨。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幅作品很不一样的。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余党绪指出,想要克服思维的惰性与惯性,教师必须要学会苏格拉底式反诘;杜威反思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审辩式思维和理查德•保罗的批判性思考。
谢小庆:审辩式思维的成长评估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够有稳定、体面的工作。在科技和社会发展速度使人瞠目结舌的今天,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你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今天或许还未出现,今天的一些热门职业那时可能已经消失。”
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教学测量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谢小庆在专家报告《审辩式思维的成长评估》的开场便向在场的所有教师投下了一颗炸弹。 当学生掌握再多的知识,也赶不上一部联网智能手机的万分之一。教育者怎样保证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不会败于一部智能手机或一台机器人?
谢小庆指出,以往,“知识就是力量”,未来,“思维才是力量”。他说,21世纪最核心的职业胜任力有3项:
1、交流沟通(communication)能力,主要是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逻辑推理(logical reasoning)能力;
3、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
“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教育中最缺乏的是审辩式思维培养。”谢小庆强调,学习,不仅追求“达标”,更要追求“成长”。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实现“达标”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成长”;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暂时“达标”有困难,仍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成长”。这是一种正视“个别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的教育理念。
姜树华:基于思考力提升的整本书策略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对象、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8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姜树华在专题报告《基于思考力提升的整本书策略》中谈及基于思辨力提升的整本书阅读策略。
他枚举了以下四个策略:
策略一:笼而统之。
此策略着力于思辨的聚合过程,主要解决整本书复杂问题实现清晰化,实现直觉思维力的提升。
策略二:感而化之。
此策略着力于思辨的具象过程,主要实现形象思维力的提升,解决整本书阅读感受力提升的问题,真正落实“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策略三:推而广之。
此策略着力于思辨的发散过程,主要解决思维定势的问题,学会用“脚手架”阅读,实现逻辑思维力的提升。
主要策略四:敬而远之。
此策略着力于思维的批判过程,解决阅读中不习惯批判、不善于批判的问题,学会审视式阅读,实现创作思维力的提升。运用合适策略进行整本书阅读,提升思辨力,有效提升阅读质效。
姜树华带来整本书示范课例《俗世奇人》。
课堂聚焦“奇人的市井乐子(津味交汇的民俗生活)”,姜树华带着学生开启了阅读之旅。
通过说说“第一印象”、找找阅读对象,学生们发现《俗世奇人》的人物、篇幅、风格特征,体会画家视角、体验画家视角。
姜树华还让冯骥才先生现身,用作者自己的写作观点印证《俗世奇人》文本写作,四两拨千斤地让作者与学生产生对话,为学生搭建阅读思维结构,设计台阶,模块化、渐进式推进学生思维。
通过导读课,让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市井乐子,学会关注情节特点、语言风格阅读。在感知津味交汇的集体性格中,学会为整本书阅读奠定情感基调。
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养站主持人、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校长沙建华带来整本书示范课例《猴子捞月》。 沙建华虽然没在课堂反复提“思考”等概念,但通过带着学生梳理绘本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追问、不断讨论、不断生长出自己的想法。
课堂聚焦学会阅读,一开始便把握学生的阅读起点,这种常规做法常见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起点,有助于教师后期对学生的阅读状态进行及时调整。
她让学生交流“最好玩”与“最深刻的情节”,既体现了儿童立场,又对学生真实阅读状态有了真实把握;既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为后面的阅读教学做好了准备。
沙建华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了“不一样”的猴子。在边读边问中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学会多角度思考。
著名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生、叶圣陶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李怀源在示范课评课中表示,整本书阅读课堂分导读课、阅读讨论课、分享课和交流课等几种课型。
除导读课外,课堂上教师必须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
“思维不在于深而在于角度和广度”,李怀源认为,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要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惯性和定式。而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的阅读结构实质上就是学生需要搭建的思维结构。
李怀源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对教师最大的困扰就是像教课文一样教整本书。教师应该看到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的教学区别,教学内容要从文本解读走向语言实践。
思辨的种子
在今年7月的种子教师研习活动上,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位老师的热烈欢迎。研训活动结束,思辨的种子也跟着他们回到家乡与学校,落地、生根。
这一次,活动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三位种子教师展示各自的初步实践成果。
四川省遂宁卓同国际学校语文教师肖春玉带来实践展示课《西游记》,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驸马小学校杨芸老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吕宏晓两位教师带来《猴子捞月》的同课异构实践展示课。
整本书三人行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中语文教研员、重庆市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西南大学文学院语文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姜恒权,文学博士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语文学科教研员、广州市中学生文联主席王惠与沙建华等专家带来深度的整本书阅读对谈。
“思辨读写是一种高阶思维的阅读理念,但这与我们倡导的小学阶段‘快乐阅读’是否矛盾呢?”
“‘快乐阅读’‘快乐学习’并不等同于‘简单阅读’‘不用思考的阅读’,就像两位教师的研究课那样,虽然是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课堂,但低年级的孩子们依然觉得快乐、有趣。并且在课堂上得到了思维的提升。”
“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最主要的还是看教师的阅读策略选择。只有教师选择了合适的阅读策略,为学生搭建好脚手架,学生就能在快乐中顺着脚手架往上爬,实现高阶思维的提升。”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欠缺的其实不是理念,而是行动。当教师们行动起来,自然而然就能找到合适的授课方式和理念指导。”
“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我们需要关注三个关键词:一是学生‘自由’的阅读状态;二是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地将学生带入‘有趣’的阅读情境中去;三是教师要看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长’。”
在语文教学新情境下,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一直关注我们的老师们,希望我们能一直走下去,走向阅读教学的更美更好更远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