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807132/683175a74e86b0e9.jpg)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根据自己是否相信而接受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读取和接受的信息就会非常的偏颇,但是作为个体,自己很难认识这种偏颇,却认为他的认知是全面的,认为自己看到了全部。
简单一点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他获取并相信的信息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也总是局限于自己获取并相信的信息。比如说,经济学家总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心理学家总是习惯于分析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你掌握了捕猎的技能很可能选择去做一个猎人,你学会了耕种的本领那就可能去做一个农民。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局限,这种局限客观存在,很难突破。在这种局限支配下,我们形成的观点多为偏见。这种形成于我们自身信息区间的观点,在我们自身信息区间内具有天然的正确性,所以,我们自己很难发现并纠正这种偏见。
从一定角度来看,每个个体都是自身局限的受害者,这种局限的存在不能完全让个人负责,所以我们不必为这种无法改变的局限担忧和自责。当然,作为个体来说,我们也应该接受这种同自身局限相伴而生的偏见的客观存在。虽然,不应该苛求个人对自身局限负责,但是,既然认知到了这种局限,那么就有责任防范这种局限导致错误,甚至带来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个人手里都时刻握着一把局限的利剑,特别是对某个问题有分歧的时候,别对自己的意见抱有真理的幻想,别总是一副无知自信的派头,也别那么固执,一定要先用力按下自己的偏见,多试着去理解别人不同的看法,其他综合体可能跟你一样也是一个偏见综合体,但控制手里那把利剑是对自己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就像接受自己存在偏见的事实一样,也要心平气和的去聆听别人的“偏见”。
相信,只有不同信息综合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才能带来理解和妥协,而固执己见的争吵只能带来伤害和撕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