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觉:如何活得明白些?

作者: 荣庭de日拱一卒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14:33 被阅读30次
来自摄图网

成年后发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感受,尤其是互联网兴起后的十多年里,一年一年,真是转瞬即逝。

在这越来越快的感觉中,有人过得好,有人过得不好,于是很多人感叹:

懂得那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一度刷遍朋友圈,但细想下就会发现,“懂得那么多道理”与“过好这一生”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道理本身正确而有效么?

你是真懂还是一知半解?

懂得之后,你做到了么?

你有持续地做到么?

从个体角度看,人生就是知和行:知不易,行更难。如哲人所说,真知后才有真行,真行即为真知。

要过好这一生,正确的知很重要。但现实世界越来越复杂,变化也越来越快,如何才能正确地知呢?有没有获取真知的有效工具呢?

答案是:有。

《超越感觉》的第二章“何为批判性思维”,就介绍了这件工具。

01


人类思考可以粗略地分为三大类,即反思性思维(reflextive)、创造性思维(creative)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评价(evaluation)。大概可以这样定义:它是我们检验主张(claim)和论证(argument),并判断其优缺点的过程。

换句话说,批判性思维是对答案的探究(search)和探索(quest)。因此,在批判性思维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提出深入尖锐的问题。

对于人们未经批判就接受的想法和陈述,批判性思考者通常会提出各种质疑。

02


就像最近几天刷屏的《张杨导演,我爱你》中,被网友调侃为“佛系小三”的作者,在文章中自认是“三毛转世”,主要证据是三毛去世那年她出生。作者还认为,她自出生后就与张杨有着“量子纠缠”,是“前世的夫妻”。

看到这些,估计你要笑了。在大多数人看来,说这话的人都什么逻辑啊?是的,逻辑不清,概念也糊涂得不行。

对这种明显违反常识和逻辑的东西,大多数人都看得出破绽,但离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还有很远的距离。正如《超越感觉》提到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对任何你所接触到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反应,都要加以理性检验。

近些年,身边不时会有人感叹:中国人缺乏信仰,现在的社会道德水平越来越差,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更加注重信仰和价值观教育,社会风气会好很多,犯罪会少很多,如此等等。如果你已习惯批判性思维,你可能会提出下面这些问题:

1. 信仰与道德是什么关系?价值观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2. 所有的价值观都有价值吗?

3. 普通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价值观的?人们会隐藏自己的真实价值观吗?

4. 一个人的价值观源于何处?是个人还是外在环境?是思考还是感觉?

5. 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吗?如果会,总会变得更好吗?

6. 家长和教师应该塑造小孩的价值观吗?

如果能够认真思考上述问题,并通过搜索、阅读和讨论,增进相关方面的知识,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对信仰、道德、价值观、学校及家庭教育等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更明智的判断。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面对各种观点或主张,我们提不出这么多问题,也没功夫去搜索、阅读和讨论,而是倾向于作出简单的判断,对或不对,同意或不同意。

03


那真正的批判性思考者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超越感觉》列了一个对比表:

批判性思考者是这样的:

对自己非常真诚,承认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的局限,警惕自己的错误。

把问题和争议视为令人激动的挑战。

努力去理解,时刻保持好奇,对复杂性保持耐心,时刻准备投入时间以解决混乱。基于证据而不是个人偏好作出判断,当证据不充分时推迟判断。当新证据揭示过去的错误时,就修订判断。

对他人的想法有兴趣,并且希望有所了解,哪怕是不同意别人的想法。

认为极端的观点很少是正确的,所以尽量避免极端,保持公平之心,寻找一个平衡的意见。

保持克制,控制感觉而不是被感觉所控,三思而后行。

非批判思考者是这样的:

假装自己知道的很多,忽视自己的局限,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正确无误。

把问题和争议视为对自己的冒犯和威胁。

对复杂性缺乏耐心,宁愿困惑也不努力理解。

基于第一印象和直觉作出判断,而不关注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固守自己价值观念。沉浸于自我和自己的观念,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一旦发现不同意,便考虑如何反击。

忽视平衡的需要,喜欢那些能够证明自己已有观念的意见。

更容易跟随感觉,冲动行事。

因此,批判性思维依赖心智训练。高效的思考者能够控制自己的精神生活,引导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被想法引导。对任何观点,哪怕是自己的,也只有在经过检验和证实后才全面接受。约翰·杜威把心智训练等同于自由。在他看来,

没有经过心智训练的人就不是个自由人,而只是幻想和环境的奴隶

04


那么,批判性思维可以学习和掌握么?有哪些具体步骤呢?《超越感觉》给出了简洁的方法:

一是调查(investigation),即寻找证据,尤其要找到能够回答关键问题的数据,并且,证据必须是相关的,充分的。前面提到的“佛系小三”就是明显的反例,她把三毛的去世时间与自己的出生时间吻合、以及自己的感觉当作证据,就得出自己是三毛转世的结论,这个证据既不相关,更不充分。

二是说明(interpretatioin),即解释证据。因为证据本身并不会说话,而且证据的含义往往因为语境的变化而不同。所以,你必须对证据作出解释,而且要说明你的解释为何比其他解释更合理。

三是判断(judgment),即形成结论。当然,你的结论要满足逻辑验证,即按照你的证据和说明,其他人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05


第二章还讨论了直觉,举了一些案例说明直觉的神奇。现实生活中,人们凭直觉作出判断和决定的时候很多,事后来看,有时正确,有时糊涂。但人类大脑在进化中形成的策略,是忘记痛苦,记住幸福。所以,大多数人都记住了凭直觉作出的英明决策,忘掉了那些令人不悦、甚至难堪的愚蠢冲动。

对于那些事后证明是作出英明决策的直觉,很多学者认为也是长期思考的结果,尤其是长期沉浸其中持续思考的结果。

比如久经沙场的将军,在快速变化且信息不完的情况下,凭直觉作出新的部署,仅仅是直觉么?

多年潜心研究某个课题的科学家,在睡梦中发现关键问题的答案,仅仅是直觉么?

所以,一般性的直觉,通常是靠不住的。但专业人士在专业领域里的直觉,常常是长期沉浸其中、持续深入思考的结果。

直觉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可靠,但往往又是我们深入思考的起点。重要的是,不能让直觉控制我们的思考,先入为主地影响我们的判断和结论。

06


如何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一个字:练。怎么练?写作,讨论。

至于如何写作,如何讨论,作者给了简要的说明,完整地翻译出来就显得太剧透了。

不过,结合个人经验的感受还是要分享出来。大多数人在写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一想到要写点什么,就浑身不自在了。

换个角度,感觉会不一样。别去想写什么,想想如何记录下每天的想法。每天记录一两条,每条写一两百字,记下经历的事件、感受和思考,持续一个月,你就会发现,每天写点什么,并不是什么事儿。

当然,从记录到写作,还有一个选择和扩展想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舞台了。在记录中选择一个想法,然后按照调查、说明、判断的三步来操作,即便是没有所谓的文采,也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更是一次完整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至于讨论,在作者看来,西方社会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大部分讨论都只是引起争论,吸引眼球,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不管哪里,正确、有益的讨论,从来都不多见。那么,什么样的讨论才是作者认为正确有益的呢?

提前准备

设置合理预期

抛弃自大和个人偏见

贡献力量但不宰一切

避免分散讨论的发言方式

积极倾听

公正判断

拒绝大声说话或打断

07


第二章的内容比第一章多一些,利用早上、车上的时间,将近10天才读完;春节期间及回归常态后,又用了10天才整理好笔记。看来,原定的阅读与写作计划,还是太乐观了。

转眼间,2018年已过去六分之一,定下的目标和任务,还是要一个一个地做起来。不负光阴不负春,才对得起自己。

言归正传,第二章在最后还专门提到了剽窃。从批判性思维角度看,剽窃是无法容忍的。作者指出,在大量剽窃案例中,有一些是蓄意欺骗,有一些是粗心所致,但大部分实际上是误解造成的。作者给出了避免剽窃的方法:

当你搜索资料时,注意区分资料中的观点与你自己的观点;

在你的写作中,对你读过的观点来源都要如实记下;

当你写论文时,对使用的观点和句子要使用明智的引用和转述。

我的理解,

阅读时以正确的姿势作记录,很重要;

写作时遵守基本的规范,很重要。

总之,如果说一般性的思考像平地慢跑的话,那么,批判性思考就像山地障碍跑,肯定更累,但风景可能更美,故事可能更动人。

过好这一生,没有好风景和好故事怎么行?

—END—

欢迎转发,希望有伙伴同读共成长~

相关文章

  • 超越感觉:如何活得明白些?

    成年后发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感受,尤其是互联网兴起后的十多年里,一年一年,真是转瞬即逝。 在这...

  • 2021-09-06

    如何活得更明白些?

  • 如何活得明白

    前几天听到一句话,真的非常触动我:它说你要让你自己的人生的每一刻都过得明明白白。看似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做到的...

  • 张晋智慧父母课堂复盘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活得明白的人,让一些活得不怎么明白的人活得明白,是思想层面的引领。 那怎么样教育呢?目前大抵有...

  • 能活得更明白些吗

    期待了一整天的盲点反馈,终于在晚上10:00进行了。本来我想先不说自己的盲点,让小伙伴自己去挖,没想到大家都太优秀...

  • 如何超越感觉

    我为什么这么做? 这是真实原因么? 这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吗?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 明白的活着

    人明白了,才能活得好。 人活着,不明白,日子就会有纠结、难过。 小时候非常用功,可是无论怎样努力,成绩总是超越不了...

  • 2018-04-06

    另外推荐下面这些书,这些书重在让一个成年人学会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会,能让人活得明白些,家长自己明白如何活着,才...

  • 如何才能《活得明白》(上)

    001 视角篇之北斗七星阵 “影响我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当我变了世界就变了。” 北斗七星阵就...

  • 如何才能《活得明白》(下)

    010关于兴趣和理想的工作(见下方写作链接) 一个简单公式教你找到理想的工作 - 简书 011 自卑的背后,是满满...

网友评论

  • 9ee6f87f90d0:知行合一!
    荣庭de日拱一卒:@1风之哀翼1
    谢谢哈
  • 新生cxq:我觉得02段这段问题描述有点和我最近读的《学会提问》这本书有异曲同工。学会提问,觉得就是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

本文标题:超越感觉:如何活得明白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ce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