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似乎都存在一种不约而同的声音——女生理科不如男生,数学不好很正常。我曾对此有过疑问,但却没有好好去探寻过答案,也没法对此作出反证。直到前段时间读了《父母的语言》一书,才终于豁然开朗和心中庆幸。
豁然开朗,自然是因为找到了答案,原来,并不是女生数学不如男生,而是因为从小时候起,父母的认知和环境没有开发女孩的数学思维,或者说,束缚了女孩思维的发展。
心中庆幸,则缘于,因只一个孩子,在书中所述的3岁之前,我一直进行的无性别培养,算是无心插柳了。
我们常听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然而,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的作者是达娜·萨斯金德,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妇科及儿科教授,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
作者跟我们重点阐释了父母与孩子科学对话的3T原则,Tune in共情关注、talk more充分交流和take turns轮流谈话,以及第四个T,turn it off关掉手机和电视。
因为父母给于孩子的早期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先天潜能的发挥。父母对孩子说话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会对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自身行为约束和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为父母的语言,是决定孩子特定神经元回路的优势、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经元回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比如,中国人的数学比美国人好很多,说美国一个快餐品牌爱德熊,曾对汉堡王做广告促销,说同样的价钱,把汉堡从1/4磅直接升到1/3磅,却发现销量并未增长。市场调查显示,许多美国人认为,1/4比1/3大,因为4比3大。所以,学数学要趁早,应该像中国人一样,脑子的数学逻辑才能建立起来。
所以,如果期望孩子在哪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我们跟孩子说话时,就可以在这些方面多说话,比如让孩子建立数学和空间概念。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多小?3岁之前。9个月开始就可以了。
常言说的“耳濡目染”、“家庭熏陶”“艺术世家”等,也是这个原理。父母在家说的做的,从小就刺激了孩子脑回路的形成。
回到本文开篇所述,传统的说法女生数学不如男生?虽然事实上,确实是很多男生的数学成绩比女生好,但这却不表示男女在这件事上天赋有差异。调查显示,我们跟小女孩谈话的时候很少涉及数字和空间,而是更多情感颜色感受等。而跟一个男孩说话时,则更容易让让空间感、数学的语言方式跟孩子聊天,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造成了孩子长大以后数学成绩上的差异。
所以,若是我们能够给女孩同样的这种语言的环境,让女孩子也开始建立各种各样数字和空间的概念,长大以后不会与男生有两样。事实上,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数理科学家,比如居里夫人。
所以,不是女生数学不如男生,关键在于父母的语言,在孩子小时候,尤其是3岁之前,父母对孩子有多少陪伴,给孩子说了多少话,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说的。无论男生女生,若想孩子在某方面特别突出,就在这方面多说话。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要趁早,那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今天先写到这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