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哲思简友广场
财会专业毕业,从事销售十多年人资五年多,我所了解到的人性

财会专业毕业,从事销售十多年人资五年多,我所了解到的人性

作者: 露文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19:41 被阅读0次

自从非典那年大学毕业,步入社会,走进职场,对于学习财会专业的我来说,可谓是典型的跨专业就业。先是从事了很多年的销售工作,对于人性的理解,似乎只是停留在消费心理的了解和分析,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每一单的成交上和客户服务上。对数字敏感是我的特点之一,这点儿之于销售来说,倒是有好处的,首先对于销售目标很敏感,同时追踪目标、寻找差距、数据分析等要比别人思路清晰。因此在从事销售工作十多年里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发展也算顺利。

后来由一线销售工作,转向了二线职能人资工作,发现干销售时对客户人性的把握与分析,与对职场中的人际和人性的把握与分析,角度维度都有很大差异。尤其是面对招聘、面试、入职、离职、请假、销假、调转、晋升、降职等等一系列人事问题处理以及员工关系方面,让我对于真正职场中的人性看得越来越透,有时候自己也会陷入沉思,活得太通透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个人往对面一座,举手投足间,一来一往询问交谈间,内心就已经开始为这个人做侧写,什么性格特质、做事风格、人生观和价值观,原生家庭可能会是什么样子、与人的相处模式会是怎样?是否适合这个岗位?是否在这个岗位上会干出成绩?……这样给一个人下定义之后,自己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太过武断和主观?是否太过经验主义?但是大多数时候预测都是准确的!

经历了若干年的人事面试面谈沟通工作之后,总结出来,一个人适合干什么,从事怎样的工作岗位,和这个人的性格特质有很大关系,而不是他所学的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个推动工作完成效率和效能的工具而已。如果性格特质、所学专业、从事岗位都相互匹配,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在这个岗位上取得大成就,因为这对于其本人来说会是一种享受,怎样付出都不为过。反之,如果只是专业适合,但是性格特质不适合,一般能完成工作,但是自己未必乐在其中,相反可能会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未必能开拓思维把工作干的更好,即使主观有心干好,也可能事倍功半!

尤其是经历了数不清的员工离职面谈、手续办理之后,对人性的认知和了解有时候会颠覆自己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利”字会让绝大部分人疯狂,社会中的商业行为也基本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以利诱之,透支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刚步入职场的人是白纸一张,干净单纯,慢慢学着如何做事,小心翼翼中也难免会被别人当炮灰,事做着做着才明白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人做着做着渐渐开始迷失了自己,尤其是从事销售工作、身处销售团队的人,一切的商业行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每一个独立的销售人员、销售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商业组织,每天都在商讨制定周密的计划,实施开展着一系列商业行为,所以功利心自然比别人更重一些。

销售型公司人员异动率高,除了正常的业绩考核自然脱落、职业倦怠暂且离开之外,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经验和收入呈双向上升趋势的一些人,自认羽翼丰满想获取更高的报酬与收益,在现有公司眼下难以实现,而企业各方面原因又无法满足其日益膨胀的欲望时,这些人就会选择跳出创业或者另谋高就,以实现自身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因销售团队特有的特质,职位越高、影响力越大的人离职,造成的破坏往往越大,“树倒猢狲散”的道理在中国人的心理也根深蒂固,所以会连带一片人离职。

而现实中,一个有此想法的销售高管在正式向企业提出辞呈前,往往会提前筹谋至少3到6个月的时间,用来拉拢人心,寻找下家,利益谈判等等,一旦东窗事发,考验的就是企业的应急事务处理能力,如何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避免大面积的人员异动,当然如果能及早发现,扼杀于摇篮里就是再好不过了。在这整个过程中,就是人性和手段的博弈,到头来最受伤的当属毫无太多判断力的员工和客户,想做开国功臣,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成为垫背的,啥都捞不着,又降低了个人的信誉度,成了企业不敢再重用之人,实属损人不利己!

从古至今都讲站对队伍,对于基层的销售人员来说,大树下面好乘凉,脚踏实地积累经验才是根本,千万不要卷进这种利益之争。

而在销售团队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全身而退?进入一个行业想跳出实属不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古训永远站的住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财会专业毕业,从事销售十多年人资五年多,我所了解到的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gv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