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中常提到法王子,一乘《华严经》十住位中第九住叫法王子住,有法王子,就有法王。反过来,有法王,不一定有法王子。没有法王子,法王法它将会中断。这当中最重要的是法,法要往外传,要有人绍继。
没有人接,就发生问题,修行与世法一样,很需要接班人。应从哪一部分来进行,那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族群都不同。
在佛法中称法王的,只有释迦牟尼佛。现在称法王,法是法王,王是国王,把法与国王称在一起,这个佛法就危险了,很快会遭受污染,会崩溃,一般不了解。佛法在弘扬时,会与世间法混在一起,但是佛法所讲的真理,不应该被世间法的制度与仪轨所混乱。
但我们发现,能混在一起,更能显现这个传法人的殊胜。这一点就很麻烦,这个时候,佛法就已经混乱了,看不到佛陀讲的真理。真理是要透过世间法来弘扬没有错,但是这个弘扬失去了真理的意义,那就不对了。
确有很多人对于真理的弘扬,不如对世间名利的嗜好,那佛法的危机就产生了。任何宗教所以会产生没落,就是世间尤其是权力夹杂进来,佛法通通变成世间法,就完了。
所有的释迦牟尼弟子,顶多称为法王子。我们都还称不到。所以佛法把修学菩萨道的行者简称为菩萨。其实这个菩萨还只是名字菩萨而已,不是真正的菩萨。
我们世间就因此而产生混淆现象,好象一发心学佛以后,就已经变成圣人了。所以世间常常这样衡量你“你们学佛人就是这个样子啊?这样发脾气,这样骂人哦。”好象,学佛了,就成佛了。
只是发心学佛而已,是世间人,到达成佛的位子还相当远。把他当作已经成就的固然不对,把他当作还是凡夫,那么任性率性,这个也都不对。任性就不能成长。要以为你已经成就,更是腐化了。这是因为法王而产生的一种状况。
佛陀把法王子通称为菩萨,这是讲真实菩萨。这种真实菩萨,在华严经里有另外的名字,叫童子,如文殊师利童子,大威光童子,善财童子。我们称呼童子,通常世间人把他作是小朋友,不是。它是用小朋友来作一种譬喻,我们的心象小朋友一样,柔软、可爱、纯真、没有污染。
刚开始学佛,就应朝这个目标,去调整自己,训练自己。让自己的心柔软,柔软你不会任性。纯真、没有污染,就不会嫉妒、不会计较。
一个学佛者,他要有这种童子的心,赤子之心,这比任何名号更重要。如一个学佛者拥有权力欲望,跟人家计较,嫉妒,这样任性,他能够称得上是修行者吗?要从这个地方认识自己,来看自己。自己要超越,所以要有非常的同体大悲,不是现代教育的可思可议。
他有错,是我的同修同行,一定是我没有尽到责任,必须负起责任,使他不犯错,因此他犯错,我要忏悔。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同体大悲,我们都是一体的。自己被骂,我不知道为什么被骂,这不是太愚痴了嘛,更应该忏悔。
真正站在法界一体的立场,展现那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才是行者。不要老是用自己所知道的去推理,大脑推理的单向道,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答案。生命本身有无限多的答案,自己在论道时注意这一点,在真理的这一种前提之下,非常的活泼,而且会发现没有答案,那活泼的本身就是答案,所得到的各别答案并不重要。
只有大脑才会想说:“这个是对,那个是错;”“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大脑才会有这种定义。生命本身没有,从欣赏的立场没有这些答案。只是在论道中散发出来的活力与芬芳,那个本身就是正确的答案。那后面是什么,并不重要。
现在我们因为长期接受了大脑训练以后,凡事都要找到一个答案。很多人订婚了,还问“那一个人怎么样?我们结婚以后会不会幸福。”大脑会去选定特别的答案,那是意识形态中的价值判断,不是生命本身的,它不是真理。
了解这个目的以后,就知道学佛以后要干什么。学佛所要给我们生命中那一份热诚、那一份芬芳,那个所指的是什么?这是重点!不是背一些名词!(海云导师讲演,圆明笔记心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