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下午,应邀给一个社会培训公司的客户作培训。课后,一个学员问我一个问题说,怎么能做到任劳任怨呢?
我没有正面回答她。
一来,我本身做的不够。主要是不愿意受委屈,觉得为某个对象用了心和做了事,假如对方不懂事,不知道有来有往的道理,也就罢了,如果他或者她,以怨报德,从心里说,实在是难以接受,所以说,我没有资格给人支招。
二来,我一向认为,恶人是善人惯的。孔子说,以直报怨,不能以德报怨。有话就说出来,告诉伤害你的人,他或者她的问题在哪里,比你一再容忍迁就之更有效,也有意义。
培训现场(同上)孔子进一步解释道,假如以德报怨,那么以什么报答德呢?
所以还是省省吧。
周一,就在昨天,我又重温了启功先生的事迹和教诲,尤其是讲授者李强老师展示了PPT—“气傲皆应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看到之后比之前又有点儿新感觉。
如果我的经历还算多、折磨也算不少的话,遇到事应该心平气和。然而,即使当下我遇到别人不理会、甚至不尊重自己的谦让和付出,依然觉得心里头并不舒坦,并不平坦。
启功先生墨宝经常听到两句话,叫做“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现在正是六月,恐怕即时应景了,难道又有恶语伤到我了吗?
其实,尽管这后句话是基于一个被动接受者的诉求,挺值得同情的,但我以为即使没有启功先生的圣徒一般的境界,仍然可以拒绝自己做一个玻璃心。
人有选择的天赋。
作者摄于洛阳所以“好言一句”,不必要“三冬暖”,特别是心里头的“六月寒”,不要让之因“恶语伤人”而产生!
那怎样呢?
以直报怨,不要纠结。
朋友提供师大铁陀写于己亥年大暑之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