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经理东炜黄的产品荐文@产品
👯‍♂️ 六种产品团队 | 荐文 2018 #30

👯‍♂️ 六种产品团队 | 荐文 2018 #30

作者: 东炜黄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07:25 被阅读25次

一个产品经理该有怎样的视野?以下是我在今年第 30 周读到的一些好文章和一些有意思的内容,也许你也会喜欢。部分文章可能要借爬上梯子才能打开 (:

荐文

《The 6 Types of Product Teams You’ll be Working In》

每个产品背后的产品团队的主导力不尽相同,作者划分了六种类型的产品团队:

  1.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例如 Medium
  2. 以用户增长为中心,例如 LinkedIn
  3. 以设计为中心,例如苹果
  4. 以技术为中心,例如亚马逊
  5. 以功能为中心,例如 Atlassian
  6. 以新点子为中心,主要是早期创业团队

放到国内的话,可能得加一个以运营为中心的。但要说国内哪个团队是哪种类型的,额……

《演讲:在中国开一家二手书店》

用过「多抓鱼」不?用过的话,推荐看看其创始人猫助在一席上的演讲——早期用微信群 + Excel 就运营起来了,令人印象深刻啊。没用过的话,不妨卖一些二手书给它体验体验流程。

《build How to Get Hired by People Who Don't Want to Hire You》

作者 MBA 毕业就成功拿到产品经理一职,总结自己最大的优点是学习心态足够开放,没有以往产品经验的固化思维。好像废话,但对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却是一个提醒——你足够开放吗?你到底有多依赖自己的经验?今天学到了什么?

《Best Practices for Replying to iOS & Google Play Reviews》

似乎大多数 App 开发者都对用户在应用商店的反馈,尤其是负面反馈,都不上心——不回复,或回复得太晚。既容易丢失用户忠诚度,又容易拉低应用商店的下载转化率。个人比较喜欢那些能够及时回复用户评价(尤其是低星评价)并提供友好建议(哪怕暂时没有解决方案)的产品。有些人将 1 星 2 星的评价看成用户的残忍,但也有人会把这看成一个提升用户忠诚度的机会。这篇文章罗列了回复用户评论的十个最佳实践,例如,要及时回复,回复时带上用户名,给用户指向一些 FAQ 或帮助文档。

《注册时即使读不完用户协议,这些事关隐私的条款也一定要看》

GDRP 出台后,必须更加重视用户隐私的处理了。这篇文章虽然是写给消费者看的,但同样的思路也可以在产品设计中借鉴,如果你要做一个能让消费者看得明白的隐私政策或使用条款的话。

有意思

  • 一张图来看看不同赛道产品的用户忠诚度分布:

老年人日均使用微信的时长为 1.37 个小时,仅比青年人少 0.49 个小时,有 14.6% 的老年人会对通讯录设置分组,还有 2.7% 的老年人在发朋友圈时会屏蔽家人。老年人平均掌握微信 18 个功能中的 11.47 个功能,其中社交功能占 85%,信息功能占 65%,支付功能占 50%,转账多于支付。

小推荐

  • 邱岳老师的第二期产品课开课了,自然参加并推荐啊,但发现自己已经写不好推荐文案了 。

读书摘抄

来自《反脆弱》

每一次飞机失事都让我们离安全更近一步,因为我们会改进系统,使下一次的飞行更安全一失事人员为其他人的总体安全做出了贡献。瑞士航空 111 号航班、环球航空 800 号航班,以及法国航空 44 号航班都以它们的牺牲促进了系统的改进。这些系统之所以善于吸取教训,是因为它们具有反脆弱性,它们本身就能够利用微小的错误改进自身。但是,经济崩溃就不一样了,因为经济系统的反脆弱方式与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论及的方式并不相同。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每年有成百上千的航班在空中往返架飞机坠毁并不会牵连其他飞机,因而,错误的影响有限,错误的原因也相当明确。然而,全球化经济体系却是以个整体在运作:错误会快速传播,并愈加复杂。

微信群

前阵子建了一个「XX 产品有更新」微信群相较于谁家公司融资了上市了,我们更关心谁家产品新上了什么功能、砍了什么功能、为什么这样做、对做产品的我而言更有启发意义。对这件事有兴趣的产品或设计同学,欢迎私信,合则拉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六种产品团队 | 荐文 2018 #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zn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