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问导演蒂姆·波顿:“如果想选择一天重复度过,会选择哪一天,为什么?”波顿表示:“应该会选择我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因为那一天我的身份有了转变,是一个奇妙的一天。”
故事就发生在一个一个的时间循环里,那里面住着一些拥有异能的孩子。也许我们太过习惯了以一个上帝视角来看影片,却忘了片中主角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人。男主杰克和别的同龄人不一样,别的同龄人该吃吃该玩玩,而他选择了在一家超市打工。因为他要赡养自己的爷爷。
小孩之间的对抗,抵抗懒散无趣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老师、固化成大人思维的伙伴、青春期对成长的迷茫、爱好战争的军人、被自我迷失的异能者。而那群无辜的异能者有可能是纳粹的试验品,一场群体狂热的屠杀,正是《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背景时代。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 我在童话故事里做着噩梦。原著中提到当年,在这所孤儿院,一群孩子顷刻间被炸得血肉横飞,之所以发生了这样的悲剧,仅仅是因为一个飞行员不小心按错了投弹按钮。”
而在影片中,孩子们躲进了时间循环。就像躲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是什么吸引主角从阳光明媚的佛罗里达,来到冷清阴沉古怪寂寞地威尔士小岛呢?是这些老照片。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 我在童话故事里做着噩梦。影片至此,画风由晦暗阴郁而转向浓烈多彩,梦幻般的中世纪城堡,生机盎然的花园,会飘的艾玛,可以生火的奥利弗,心意相通的双胞胎,可以使萝卜快速生长的小姑娘,跟随着杰克的眼睛,爷爷的睡前故事变成现实。时间循环的存在让这个世外桃源永远停留在1943年9月3日,免于二战德军的炮火轰炸。在这个城堡里,一切按照时间井然有序的进行,欢乐与童心,平静与尊重,甚至还有懵懂的爱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好到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 我在童话故事里做着噩梦。然而这就是蒂姆·波顿惯有的风格,看似架空却有十分丰满的设定,反派阵营登场。他们本来也是居住在时光循环里的奇异人,可是他们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变态的心理让他们变成了怪物,渴望眼睛,渴望生命。
如果把背景还原到纳粹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吃眼珠子的确是不够耸人听闻。
正反两派自然而然的进入战争,也许有人会感觉这部影片高潮的无力感,但我正觉得这是童话故事的特点所在。暂且不说反派都有一些天然萌,且看骷髅大战巨神兵时的一些恶趣味。正邪大作战一度带走了不少邪魅的童话风。带来了仿佛童话故事中的玩闹与乐趣,影片转折点大概在这。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 我在童话故事里做着噩梦。我们不能以一个上帝的视角来看杰克,正如导演自己所说,这是一部给孩子们的电影。杰克本是一个自认为平庸无能的孩子,然而经过这样一次的奇妙旅行,杰克得到了成长。他变得勇敢而自信,在最后,他可以毫不畏惧地直面怪物巴伦告诉他自己并不平庸。此外,影片还试图教孩子们学会担当,尽管恐惧与卑怯,然而杰克还是选择了承担自己的责任去保护城堡里的孩子们,保护自己珍视和爱的人,影片告诉我们,爱的力量强大到无法阻挡。自然杰克青春的迷茫与彷徨在影片中也有过表达,他也曾想过退缩。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 我在童话故事里做着噩梦。当然,这部影片最大的主题应该是反战,那些怪异的孩子何尝不是战争中被纳粹实验迫害的孩子,而热衷实验疯狂迫害奇异人的巴伦等人又何尝不是二战之中疯狂迫害犹太人的纳粹缩影。他们迷失了人性,心理扭曲。炮火,斧刀,炸弹,阴冷的地下实验室,幽闭的监狱,盲了双眼的怪物…这一切,就是二战恐怖硝烟的缩影。而导演选择1943这样一个时间点同样别有深意,在历史上1943是二战转向胜利的转折点,孩子们的团结抗怪物不正是世界人民调节抗敌的真实写照?而正义与爱必将战胜邪恶,世界也必然光明。
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那么故事还是存在感情线的,懵懂的少年在穿越了几个时光循环之后终于找到了艾玛,不知道是不是对泰坦尼克号致敬,反正这艘轮船就出来了。也给了杰克和艾玛一个交代,总之这个感情线的设定,的确匆匆忙忙。不过…就这样和你爷爷的女友在一起了这样好吗?!你确定这不是你奶奶?!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 我在童话故事里做着噩梦。总体来说,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结构本就不该太过严谨,一个天马行空的童年是不需要循规蹈矩的。况且一个有趣的黑色世界,视觉上惊艳到满足,电影起码还是对得起一张原价电影票的。
赏色为主,猎奇为辅。
童话故事所特有的,不过最后我还是想说一句。
反派们,你们是可爱死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