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村庄,年三十,太阳刚出头,人们就都起来,开始准备大餐。
菜的样式没什么讲究,唯一的特色就是多,唯二的特色,就是肉多,鸡鸭鱼肉,能做的都做上,青菜倒是成了稀罕物,虽说现在农村冬天也不缺青菜,但总觉得过年就要做大菜。
回家最喜欢吃的是火锅,这里说的火锅,不是我们通常说的涮锅,是一种老式的烧炭铜火锅。火锅底下一个圆盘托着火锅架,中间是烧炭的烟囱,周边是锅。火锅里面是一层层的菜,最下面一层是酸菜,然后是一层冻豆腐,再铺一层粉条(用开水提前烫软),再上面是煮好的猪骨头上拆下来的瘦肉,然后撒上火锅专用调料(小海米小章鱼之类的东西),没有调料也可以放几个虾进去,最上面一层是煮熟切好的白肉片,到这里菜就装好了,浇上煮肉的汤,盖好,就可以开火了。先用软柴引燃,起来火后加上碳,煮熟了就可以吃了。因为烧炭,吃的时候不会冒烟,里面的菜一直都是热气腾腾的。
我带着孩子和爸爸一起贴春联,爸爸找好东西,我们贴。现在贴春联已经简单多了,大部分都已经提前贴好了,只剩屋里和厢房很快就贴完了。
然后和哥哥去串亲戚,给长辈带点新年礼物,到每一家略坐坐,接着去下一家。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花钱依然紧张,除了种地挣点钱,再就是养猪牛羊之类的,其他收入很少,补贴的费用更少。不知从哪一年开始,送礼物变成了直接送钱,这也是农村现状决定的,送的钱虽然不多,却更实用。
下午一点多,正餐开始了,各种酒各种饮料,自己随便选。闺女说,我要喝山楂树下,这个还真没买,闺女很不高兴,最后拿了个安慕希,后来发现芒果汁也不错,又喝了个芒果汁。老爸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喝酒,妈妈喝的啤酒,哥哥喝白酒,嫂子喝红酒,我和妻子喝杏仁乳,大侄子喝沙棘汁,闺女喝安慕希,小儿子喝芒果汁。
下午休息一会,哥哥去请年。
晚八点,看联欢晚会,节目好坏不说,就图个热闹。孩子们不爱看,出去放了会烟花,然后便霸占了手机。
晚十点左右,打电话给外地的亲戚拜年。
过了十二点,开始准备发纸。
发纸这个词流行在民间,意思是除夕夜子时(23点---1点)辞旧迎新,天神降临部署新的一年的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民间百姓在院里点燃一堆火,燃放鞭炮迎接天神,去除旧“岁”,过“年”,同时烧纸上供。在院里摆好供桌、放供果、饺子,上好香,点蜡烛,在火堆前、房檐下、屋门口、鸡鸭鹅狗猪圈门口、厕所、仓房、等有神灵护卫处烧纸钱,三拜九叩迎接神灵,此过程名为“发纸”,现在已经淡化了,只有老年人还烧一堆火,没了供桌,少了叩头等仪式,只剩下放鞭炮了。
————引自网络搜索
发完纸,到家族供奉族谱的地方(一般是供奉在辈分和年龄最大的长辈家中,有特殊情况,往下类推)烧香磕头。
回来后一家人一起吃饺子,吃完饺子,发压岁钱,至此,年算正式过完了。
初一便开始挨家拜年了。
在这里我也携家人一起,为全国人民拜年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