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摘抄与思考54章

作者: Recycler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8:39 被阅读22次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大意】

在这一章里老子首先叙述修道带给世人的益处,然后介绍了他观察天下之事的方法。

【译文】

善于建树的人,(其建树的东西)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人,(他抱持的东西)不会脱落。(如果一个人既能建树事业,又能抱持事业),子孙便会因此而祭祀不绝。

修德于一身,他的“德”就可以纯真;修德于一家,他的“德”就会有余;修德于一乡,他的“德”就会增长;修德于一国,他的“德”就广大;修德于天下,他的“德”便会普遍。

(修德要推己及人、见微知著。)所以从自己本身的情形去观照别的人;从自己一家的情形去观照别人家的情形;从自己一乡的情况去观照其他乡的情况;从自己一国的情形去观照别的国家的情形;从目前天下的状况,观照将来天下的状况。我凭什么了解天下这样的现实呢?就是目的这个道理。

【我思】

创建和保持是两件事,就像是打江山和守江山。打江山需要手段,需要武力,需要狠心。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可以说就是战争机器。守江山却是好坏都行。仁者能守江山,暴君也能守江山,个人的理念不同,做出的行为也就不同。不过我们的常识还是希望由一个圣人君子管理国家。

创业和守业也是两件事,创业的时候满怀激情,一旦功成,激情消退,就难以守业。我们通过生活也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有些善于创业,有些善于守业管理。真正能做到创业和守业能力的,这就是我们羡慕的富豪。其财富可以传承数代。

建树是开始,抱持是延续。只有开始没有延续,事物不会长久。只有延续没有开始,没有机会。只有这两者同时具备,才可以获得极大的利益。

如果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个人来说,将获得足够多的资本。无论是打江山,还是创业。以及生活中的第一个发明者,第一个探索者等等。第一个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就,将获得很多利益。这就是一个良好开始给予我们的优势。不过开始找错了方向,却是惨痛的。这就是创业者的喜和悲。

“君子要任用某人时,必得先用下面几种方法来试探他是属于那类的人:远离他,看他是否忠心;亲近他,看他是否有礼;吩咐他做繁杂事,看他是否有才能;突然问他,看他是否多智;急促限期,看他是否守信;委托钱财,看他是否守法;处于混杂的地方,看他是否会淫乱。有这九种试验,不肖之徒便可以看出来”

一个会建树会抱持的人在我们看来是优秀的人,因此容易被人学习模仿。不管有没有使用“道”,只要能同时完成两件事,就是一种能力。家人、乡人、一国之人,都会向其学习。然后整个国家就会都是人才。这样说,大家可能会有疑问。都是人才,那么竞争得有多大。资源有限、人才过多的结果就是竞争。这里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是我个人假设的,以能力作为开始和持续。但实际上,老子在这里,说的是“德”。一种不牵扯利益的东西。能力可以获得利益我们可以理解,“德”能获得利益吗?“德”会被人模仿学习吗?

在现在的认知中,以及对“德”“道”的理解,并不能获得利益,而利益就是我们生活所关注的。除非我们关注的是“道”“德”带给我们的形式和规律,除非人们关注的自然生活和自由无拘束,除非人们不在乎个人的生活品质,除非只注重精神的富足。人们离精神追求越来越远,对“道”“德”的需求越来越不在意。

姑且在老子的时代,一个以“德”开始,以“德”抱持的人是受大家推崇的。也就是做一个洒脱自然的人。以此心境感染更多的人。

因为天下人都在行“德”。由自己就可以知道天下人。自己心正,则他人也是这样。家庭和睦,他家同理。乡里和谐,他乡如此。君正臣忠,他国同样。未来的人只要也坚持“德”就会得到与现在一样的效果。

老子对德的现象,是观察还是猜测?历史上出现过这样以“德”为主的国家吗?我没见识。但是可以想象,人们没有利益争端,自然会和谐相处。这里的前提是粮食足量,人们至少不为粮食而发愁,因此在温饱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追求精神世界。饭都吃不上,谈什么理想和追求。

老子这里的推理并没有问题,关键还是各个国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只能在同类中找寻共同点。老子了解天下,也是基于“德”在天下的实行。

引申了解:五不争即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节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老子强调由治身到治国的大小范围内,修德的重要性。社会个阶层中的道教,亦为儒家所倡导,不过在程序推衍上各家观点略有差别。

家与国不仅性质、领域不同,所处理的事各也各异,能齐家的未必能治国。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孔子的修德是一个逐步积累善行的过程,老子的修德使一个逐步减少欲望杂念、回归人的清静本性的过程。但修行的路线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要从自身修齐,修身是修德之本。

这样自身乃至普天下所有人都回归清静德行,都具备无己、无名、无私、无欲、无为的秉赋,那么天下都步入大道了,这样建功立业,就会永远不衰亡、不停止。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老子认为,以人为体系作为手段的方式不能使个人或国家保持长久,只有实行自然的运行原理-道,才能得以长久。

儒家认为,统治者恢复道德性,实现德治,四方百姓就会聚集在他周围,这个圣君统治的国家就会兵强马壮,则德治能富国强兵。

但德治的出发点,在于恢复自己的道德性。修身就成为实现德治的基础,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儒家主张的是将自身扩展到家庭、国家和天下。

但老子并不主张将自身不断扩展到天下。因为不断扩展自身意味着发展自己的特定信念,并将其展示给世界。因此老子认为,与其将自身、家庭、国家或天下扩展到更好、更高的阶段,不如将自身、家庭、国家或天下统统解构,自身只是看做自身,一家只是看做一家,一乡只是看做一乡,一国只是看做一国,天下只是看做天下。

各阶段也不能成为走向更高阶段(自身走向家庭,家庭走向乡里,乡里走向国家,国家走向天下)的牺牲品。简单地说,如果一个家庭制定可在乡里夸耀的某种目标,并要求所有家庭成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则家庭成员的自然个性就会消失,家庭应该具备的自认本性受到损伤,结果导致这一家庭不能长久。老子的主张是,一家应该在一家具有的机制中运行,一国应该在一国具有的机制中运行。

老子主张任何阶段都不能为了设在远处的某种目标而听任摆布,应该在此处或者自身的机制中理解和运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摘抄与思考54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gy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