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把某种概念、思想、情感、声音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体,便于读者直接体验和感受。例如我国当代作家刘心武在小说《没功夫叹息》中便把音乐化作了具体形象的图画:
沈校长落座到修补过的藤椅上,女儿把自己那边床头柜上电唱机盖子打开,问道:“想听哪张?”
这是母女晚饭后例行的一种享受,简直有点“雷打不动”的气概。
“《春江花月夜》吧。”沈校长仰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乐声飘荡在居室里,沈校长觉得自己仿佛坐在河滩边的草地上,没有月,却有晨雾,地上钻出一株又一株的小树。树上都结着核桃大的苹果,带走小小的疤结,并且有着亲爱的人身上的体温和硝烟的气息……
沈校长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中,被那《春江花月夜》的美妙音乐带到一个新鲜的境界中,你看那河边草地上形象,经过巧妙的组合,在她脑海中生动如画地呈现出来。
人们的思想感情如喜怒哀乐也是抽象的,不具形的,但诗人们可以运用巧妙的比喻写得形象逼真。例如我国五代南唐词人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深深的滚滚向东奔流的江水,喻无穷无尽的忧愁。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诗家……有以水喻愁者,如“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似海”是也。
唐代诗人元稹《分流水》:古时愁别泪,滴作分流水。日夜东西流,分流几千里。通塞两不见,波澜各自起。邵谒《送友人西行》:送君若浪水,叠叠愁思起。
宋代词人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等等,举不胜举。
上述诸例分别把“愁”比作长江水、东海水、分流水,滚滚滔滔,绵延数千里,浩瀚汹涌,无边无际,愁之深,恨之广,就具体化了。
今天联想就分享完了,接下来分享想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