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不说我翻开了《三国演义》,完全是因为将我带到三国这个历史时代的,并不全然是由《三国演义》作为开端。
早在五岁的时候,我就在父亲的腿上看94年拍摄的《三国演义》。尽管那会儿被当妈的说过无数次这玩意儿并不适合我一个小女孩看,我爸还是会乐此不疲把我抱在腿上看这样一部血肉横飞,智计百出的争斗大戏。我想,他的本意大略只是随意地把我抱在腿上做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交流,尽管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也并不妨碍他继续这么做。虽然我和他的关系这些年一直乏善可陈,但我还是要谢谢他把我带到这样一个风云际会,英雄翻覆的时代。
到了现在,我是完完全全地陷了进去,而我的领路人自己站在坑外朝我微笑,我知道他大概只是当它是个娱乐,就拿来消遣。而对我,这并不是我心中想的,该有的样子。
我甚至还记得我是怎样一步步地去挨近这段历史。
从看电视的时候会被血肉模糊的杀人场景吓得躲在他背后,到后来拿着一本敷衍了事的白话儿童早期读本看得津津有味,这中间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四大名著里面,我也就唯独选了这么一本,一本本来不该是我那个年纪的孩子看的书,一本不该是女孩子看的书——至少在我尚且年幼的那个时候,我周围的人都因此对我另眼相看——当然并不全然是认同。
我成为孩子当中的异类是在我九岁的时候,用一双仍旧比较小的手,捧起了一本厚重原著。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当初引为珍宝的白话儿童读物版本里,很多东西都只是春风拂面,一掠而过。我看到了陌生的名字:郭嘉、荀彧、荀攸、刘晔……而在白话版本里,那样的布局也仅仅够人把视线都聚焦在刘备的身上,以至于看到武侯归天时我会失声痛哭,形同疯魔。
从开篇的词,到最后的诗,我似乎是看完了,又似乎是隔三差五的囫囵吞枣罢了。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囫囵吞枣,似乎也足够我向我的同学朋友们炫耀。这样的一种傲然,真不知道当初的我到底是在想着什么。尽管现在的我依旧觉得我们不是一路人,至少我不会像最初一样锋芒毕露。转过头看看,自己翻开阖上,阖上再翻开的书页之中,还有许许多多被淹没的人和事,也有许许多多因为不敢接受而要略过的地方。小小的我,一本三国演义读了五年,什么别的都没有学会,不过对曹操的恨意倒是深入骨髓。那时候的我只是简单地以为,作者如果喜爱这个人,那么这么一个人肯定是有值得喜爱的地方,以至于看着诸葛亮舌战群儒远交近攻大杀四方时,我忍不住要为他叫好。所有对他人的赞美诗词歌赋,我都不过是跳了过去罢了。
后来我知道,三国之所以是三国,不仅仅是有刘关张赵马黄和诸葛丞相、仅仅凭借他们,三国不是一个完整的三国。
如果将如痴如醉发挥到极致,大概会被人认为是不正常的,很不幸,我却再也无法让自己变回正常人了。并且,我并不曾后悔。
从滚滚长江东流,到百年后依旧东流逝水,人,已经是换了一批;心,却还是那样的心。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尚未新生。家族与家族之间,魏国、季汉与东吴之间的故事,都让西晋画上了一个不算太圆满的句号。
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当初把一本《三国演义》翻来覆去又批又画的时候,那满眼对刘备的赞叹是如何写得出来的。我几乎是拼着自己最稚嫩的文笔,用最颠倒的文字,抒发着自己最苍白无力又原始炽热的情感。那时候,思想单纯,书上说的什么我就信了什么。刘备仁爱,曹贼奸诈,孔明睿智,公瑾妒忌……按照老师的说法,妒忌的人是最丑陋的,反贼也是最邪恶可怕的。而刘备,这样一个出身微末终究享有三分之一的雄主,似乎已经包揽一切。
我痴迷我的痴迷,执着我的执着,如今看来,人仍旧是那些人,事情,却已经不能只通过一本演义来诠释。当《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依次跳入视野的时候,我开始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撇开作者一家之言带来的浮华偏颇。
早先的时候,如果是谁胆敢在我面前说诸葛亮刘备等人的坏话,我想我就算没有打他们一顿的想法和措施,这人八成我和他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不过现在,到了二十岁,我经过十五年的沉积已然发现,小说家言终究只是看个挺热闹与精彩,就如同我现在借着自己的片刻的闲暇坐在这里描摹他们,也是我自己的主观意识罢了。我喜欢谁多一点,在我的眼中谁就更倾向于完满。然而世界上敌对的人永远那么多,为何还要用早已化成灰土的人来满足自己挣扎和攀比的愿?
原来有许多次都会在类似“三国中谁是最强大的谋士”“三国武将前十名”等等的类比板块留言,激扬愤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史料说演义,没有演义也不肯善罢甘休……但放在现在,这些都已经太过肤浅。每个人所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都只是是能够被公之于众的部分,史书也有被篡改之时,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谁为忠奸执笔?胜者的闹剧”。
他们,只活在一千八百年前那个辉煌的时代,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经过无数次修篡的,胜者的笔墨罢了。如罗贯中,贯彻了他的尊刘抑曹,将曹操说的那样十恶不赦;将诸葛亮描绘成了天下第一智者……
这不过就是,他心中的三国罢了。不是我的,不是你的,更不是那真实的,三国。一路走来,我已经将自己的心思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原本的天平也在不断地倾斜。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是想来说说,我这十五年来,甚至更久远之后,对三国这个大的时代,依旧存在的期待与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