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菩提树下成正觉 之 依法不依人——第四课

菩提树下成正觉 之 依法不依人——第四课

作者: wendy_sissi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14:50 被阅读0次
菩提树下成正觉 之 依法不依人——第四课

佛法小白的空窗期,空空空!

释迦摩尼佛和古佛在成正觉前独一静处、专精禅思,验证出缘起十二支、八正道。那我们呢?心里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想要什么样的现状?想要什么?学经的目的又是什么?求解脱!在解脱这条道路上,我们会看到路边的风景如此的不同,带上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去发现,去求解。就连耳熟能详的歌里,也说,解脱是肯承认这是个错,是擦干泪看以后,找个新方向往前走。

现在的我迈步进入中年。当孩子渐渐长大,慢慢的开始离开我们,其实作为父母本身就有适应的一段时间,可总想陶醉在自我的乐受中,不肯出来。真当孩子展翅高飞的时候,突然不适应了,想去牢牢地抓取这份乐时,发现无从下手,从乐变成了苦。又到了另一份的执取中。和同学聊天,同学这几天在辟谷,都觉得他坚持的挺好,而且也算个中高手吧,可他还是向往着美食,准备辟谷结束,美美的吃顿,苦乐兼行。每个人都有执取,都有想要得到,想要永久的东西,真的能长存吗?其实都有如昙花一现而已。

人生有多少个匆匆而过的年头,又会遇到多少次的悲观离合。我执着于当下,它是维系我这几十年生命的时态;我染爱于当下,是因为我还有想求而求不到的。我的执取、我的顾念,一而再再而三的让我在这世间百态中轮回。不声不息,静静地绽放着。放下,再放下,如同钝刀割肉,一次次鲜血淋漓,却让我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平静地缓缓地、渐渐地莲步轻移。

如果没有认知,

是不是会有一份更好的生命。

也许你会说会的。

是的,

当只着眼在当下,那份美好、那份幸福可能都从你的脸上展现出来;

可你会一直都是笑容满面吗?

我想没有一个人会,

年纪越来越大,越容易笑着笑着就哭了。

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复杂,

说不清、道不明,

却是我们心里最深的表露。

终究,

我们会边走边放下;

终究,

我们都会慢慢老去。

当回首罔顾时,

你希望是淡定从容,还是狰狞满目?

心,是一点一点成长;

修心,是一点一点剥离。

求与不求,

得与不得,

到头来都会是空。

何必执恋!

放下吧!

解脱吧!

相关文章

  • 什么是《心住非家》?

    以下文章均摘选自 太湖山人 著《心住非家》系列法宝之《菩提树下成正觉.依法不依人》 也就是说...

  • 菩提树下成正觉 之 依法不依人——第四课

    佛法小白的空窗期,空空空! 释迦摩尼佛和古佛在成正觉前独一静处、专精禅思,验证出缘起十二支、八正道。那我们呢?心里...

  • 菩提树下成正觉 之 依法不依人——第三课

    天啊!我发现疑惑越来越多!存疑,不是我的风格,怎么办?唯有好好钻研,好好用功。 --- 《杂阿含经》286经...

  • 《心住非家》系列之菩提树下成正觉   依法不依人   第一课

    佛法小白的初阶目标就是想像各位讲法师一样,可以口若悬河般用佛法把你紧紧包裹起来,让你浑身舒爽,如沐清风。 普及佛法...

  • 《菩提树下成正觉》2

    自序Ⅱ 佛法是很简单的,世尊问:无常否? 答:是无常。 复问:无常是苦否? 答:是苦。 奇门遁甲再如何高超,无常否...

  • 《菩提树下成正觉》5

    学佛修行是为超凡入圣,凡夫,是我们当下的格局定位。有人觉得学佛修行就是念念佛,读读经,打打坐,参参禅,而念佛读经打...

  • 《菩提树下成正觉》1

    说在前面 《缘起的止息》若说是让我们理性学佛,让我们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佛。清楚了自己学佛为何事,接下来就要开始感性地...

  • 《菩提树下成正觉》4

    读一本书,要先有把书读厚的本事;之后还要有把书读薄的本事。 轮回的原因是无明与渴爱,凡夫是轮回的凡夫,圣人是解脱的...

  • 《菩提树下成正觉》3

    引言:依法不依人 学法的根本态度:依法不依人。 师父当时想去闭关,云游,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师父的弟子们在莲花山等...

  • 《菩提树下成正觉》6

    1.出家,出的是染爱之家,烦恼之家。出家,有心出家和身出家,以及身心俱出家。所谓净土,不在山上,不在道场,而在当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菩提树下成正觉 之 依法不依人——第四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dj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