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菩提树下成正觉》1

《菩提树下成正觉》1

作者: 小学僧宝几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00:33 被阅读0次

    说在前面

    《缘起的止息》若说是让我们理性学佛,让我们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佛。清楚了自己学佛为何事,接下来就要开始感性地投入而深入学习。学佛难不难呢?说难很难,那么体证学佛的不难,必定是要经过一段有心的积累。

    我们所学是跟着太湖山人学,那么说要修行,就要来真的,如此才能对自己负责,并给予这份师恩一份反馈。


    1.现在这个社会的整体氛围,老师说了三个过剩:①过剩的产品;②过剩的需求;③过剩的欲望

    所有外在依靠(金钱、能力等)都仅能给我们带来一时的快乐,一时的安慰。只有心意识得以欣庆、心灵得到慰藉,才不会因外在的依靠而患得患失,迷失其中。

    2.世尊住世时,能入世尊本怀的,只有舍利弗和大目键连,舍利弗与大目键连先世尊而去,世尊曾说“我见大众,已如虚空”

    今天大雄宝殿站在世尊身旁两侧的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因为他们活得比较长,集结了世尊的言说,世人对他们顶礼膜拜,这份顶礼膜拜的背后更多的是什么呢?

    法靠人弘,人死了,法呢?如何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

    都说信佛,这里的信,是谁需要呢?拜出来的恭敬、虔诚、低位、信受,是自己需要信,是对自己负责的。

    顺(孝顺)则成仁,逆则成仙。舍弃人世间的一些东西,才有机会能改变自己的生命格局。

    3.方便善巧,所谓方便是在破身见的基础上谈的,身见未破是没有方便可言的,都是在随业。

    索求是人的天性,是三界内的真相,四事满足就开始追求财色名食睡。

    定成就如果没有正见作为基础,解脱是无份的。

    4.世尊的出世,是为了救度众生,用什么来救度众生?用佛法。所以,佛法具有解脱的功效。这是佛法有别于其它教法特有的功能。

    佛法若是流于嘴皮上的痛快,就失去了解脱的功效,佛法是用来解脱的,是为解脱而服务的。

    5.佛法修学中,不净观对治贪欲心,慈心观对治嗔恚心。法门的抉择正是七觉支中的择法觉支为指导。

    (迷信是可以的,但是可迷不可愚,迷信的前提是经历过理性抉择的,此处的迷,是迷在解脱上,是迷恋,而非迷失。)

    6.没有正见,修行不管修得怎样都是瞎子,是无明的。修行次第是要先得法住,而后得涅槃。

    正定,是正见的持续。是安忍在法上,修定修的不是定,而是安忍。

    7.所谓根性、方便法门,是根据你最擅长,最容易使得你快速契入佛法。

    根性,是指你今天的努力、持续,就成了明天的根性;你过去的努力,就是你今天的根性。

    8.放生有福报,念《地藏经》可以消业,有因为什么所以怎么,如此只能增长自己的贪嗔,不过是让自己更好在三界内轮回,轮回得更顺心合意罢了。

    9.学佛与修行的关系,也正体现了佛法的严谨次第,因果的必然性,因果莫颠倒。

    “我”性不可得,不仅是嘴上会说,更是要落实在身心的践行体会上。

    10.“往生非佛法,往生也是佛法”,若是在身体或者精神上求一个安慰,寄托,那么往生即非佛法;若往生是无生,即是佛法。

    今天在此谈修行,就要扪心自问:你在修什么?是为有个光鲜的外在?还是为成为一个精神高贵,做个素质高的好人?

    放下对好的追求,一切都是生灭无常的,无常是苦,苦故非我。

    没有正见的修行人是可怜的,心中没有净土,经不起流年的冲击。

    心中无贪嗔,何惧被附体。

    11.世尊不为自己得安乐,但求众生俱离苦。(而我呢?)

    法的普遍性只有在身心上体证了才有用。

    12.当你在维护师父的利益时,你是在尊师重道;若你只维护自己的利益,或是贼心入道。

    13.凡夫众生,每个人都有固有的知见,都有自己内心的丰碑,若在正见未树立时,不能去推倒人家内心的丰碑,那是他正见未有时的支撑。若是推倒了,人家未来如何持续走在修行的路上?

    14.当你有迈不过去的坎时,念观音;心意无力,念观音。让观音菩萨陪伴你,让你中间不死。同时,佛法的核心不能丢。

    15.虽说能力不同,对应的难题也就不同。那富贵贫贱有何不同?一样是无常,此正是体现了法的普遍性。

    你一无所有,有什么可放不下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菩提树下成正觉》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ol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