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如愤怒、伤心时,常常没法控制自己,一生气就打人、咬人,哭闹起来也没完没了,不容易哄好,我该怎么办?
孩子的负面情绪,需不需要调节?家长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从负面情绪及攻击性行为中走出来?
猴猴答疑:如果是6岁以内孩子的家长,当你有这个疑问时,请先反思自己的行为。越小的孩子,就越是父母的镜子。
从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夫妻关系,还能看到自己的情绪管理方式和行为模式。在孩子没有独立探索世界的能力时,他的行为和习惯,几乎只能从父母身上习得。所以当你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愤怒就摔东西、大喊大叫、打人,想想自己平时和孩子、丈夫/妻子发火时,有没有对着对方大喊大叫,有没有怒极动手。当他伤心哭泣,说什么都没办法停止时,回想你说的话,有认可他的情绪吗?有关心他的感受吗?
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那么怎样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先来看下面的这张图:
管理情绪的4个步骤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先认识自己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外在世界,就是我们身体外的一切事物,山川、河流、桌椅、衣物……这些东西,往往刚一出生,父母就开始教孩子不断认识。“宝宝,你看,这是一只小狗”,在类似这样话语中,孩子知道外界事物的名字。
而另一个世界是我们的内在世界,是我们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情绪就是内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让孩子认识外界事物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你看上去很开心”,“你现在是有点害怕吗?”孩子就能认识更多的情绪。情绪只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没有好坏,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满足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当需求满足了,孩子的所有情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探索神秘的内在世界想让孩子认识情绪,可以先从6种最基本的情绪开始:快乐、愤怒、悲哀、惊讶、害怕和厌恶。
我们可以像教会孩子认识花草树木一样,从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如带孩子去游乐场、孩子要走夜路、要去上某个兴趣班时,都可以问孩子:“你现在的感受是怎样的?”多问感受,多让孩子去表达,孩子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内在感觉,我们也可以更了解孩子。
大家还要记住,不管孩子说了什么样的感受和情绪,我们都不要去指责和批判,这样只会让孩子以后不敢和你说真话,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远。
不指责、不批判、不否定
如:孩子上课没认真听讲被老师批评了,回来和你说:“我就刚回一下头,老师就批评我,我真想冲上去打他一顿!”
这时你说:“你怎么能这样呢,那是老师,他是为你好,你要尊重他。”
这就是没有理解他的感受,和他站在了对立面。下次再有这样的情绪,他也不敢再说出来,压抑在心里,有可能某天就变成了实际行动。
情绪压抑久了,爆发时会更激烈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先指出他的情绪,认可他的感受:
妈妈:“你当时是感觉很愤怒吗?”
孩子:“是。”
妈妈:“我能理解,你被老师当众批评了,会觉得没面子,很生气,甚至想打老师一顿。”
孩子:“没错,我就是想打他。”
妈妈:“打老师是因为他批评你了吗?”
孩子:“我只是回了一下头,他就说我,他太过分了。”
妈妈:“你回了下头,所以他说了你。”
孩子:“嗯,其实我也有错,我不该回头和后桌讲话。”
妈妈:“恩恩,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相信以后会做得更好的。”
妈妈只是指出了事实,没有对任何一个行为进行对还是错的评判,孩子反而会在妈妈的理解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如果我们没对他犯的错误,进行过度反应,他就没有说慌或找借口的必要。
介绍一种很好用的、帮助小朋友认识情绪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认识情绪,还能增加亲子互动:
我们在家里可以可小朋友进行“你演情绪我来猜”的游戏。可以先在白纸上写上一些情绪,如开心,嫉妒,难过,生气等,由爸爸/妈妈演其中一种表情,让孩子来猜,进行几次后,孩子表演,爸爸妈妈来猜。
游戏刚玩儿时可以先演6中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惊讶、害怕和厌恶。
之后再慢慢向更多更复杂的情绪过度:好奇、怀疑、仰慕、感动、同情、期待……
也可以找孩子的喜欢的卡通图片,让他们猜人物的情绪最后引用知乎上“父母如何做到从不打骂孩子?”这一问题下,答案中的两句话: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育。不是你对孩子长篇大论的教诲,而是你都没在意的时候,你的所做所为。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爸妈改善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规范。
所以,在我们希望孩子认识情绪、管理情绪前,也要自己先学会这些并用到生活中才行。毕竟自己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孩子做到,只因他是自己的孩子,未免不合理也不现实。
还是那句话,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