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平衡效应

作者: 糊忙忙 | 来源:发表于2020-09-03 23:10 被阅读0次

  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处之泰然,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

  当今社会是适者生存的社会,是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与挑战,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这样的形势下,造成人们心理失衡的原因有很多,生活观念的更新、家庭观念淡薄等,都会使人们走进失落的世界。因此,一个人怎样保持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健康而良好的状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在“不平衡”面前,有的人不加以分析,便火冒三丈,唇枪舌剑,换来的却是赌气“出走”;而有的人,在短短的几分钟后便将愤懑化解为冷静,重新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待“不平衡”的两种处理方式不同,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前者只能是在人生道路上一次次地愤怒、挫败、出走……而后者往往可以在心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不断上进。

  那种心态容易“不平衡”的人,常常看到自己身上的光环,却忽视了自身的缺点。而善于调整心态的人,则有强烈的反省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朝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努力。面对生活,我们必须掌握逆境中平衡心态的本领,培养自己面对艰辛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会化解生活中的那些痛苦,悟出人生的真谛,坚信自己是块金子。

  其实,心理失衡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并不是现实。“吃醋”心理就是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吃醋”心理往往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真正的强者具有宽容的个性,一些人正是由于缺乏自信,才会把自己的自尊完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和认可上,所以才会忍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强。那么,对于不平衡心理,又该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呢?

  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在肯定别人优点的同时,也要肯定自己的长处,“你好、我好、大家好”,学会自我欣赏,也需要因势利导,将破坏性的“吃醋”心理转化成建设性的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其次,要有切合实际的抱负。有些人的抱负不切实际,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欲求不得,便会认为自己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消除挫折感,则应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稍有提前量,不努力达不到,尽心尽力则能够超越目标,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了。

  再次,要适当变换环境。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换一个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通过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相关文章

  • 心理平衡效应

    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处之泰然,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 当今社会是适者生...

  • 超限效应

    心理规律“超限效应”告诉我们: 当孩子犯错,你在那里反复多次的唠叨叨,嘚嘚嘚嘚的结果会使得孩子反倒心理平衡了,不在...

  •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二辑)

    第一辑 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第二辑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第三辑 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第二辑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1.布妈妈...

  • 影响人一生的几大经典心理学效应,句句戳中人心!!

    1、登门坎效应 2、共生效应 3、刻板效应 4、贝尔效应 5、责任分散效应 6、“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7...

  • 平衡时间效应

    物理界和天文界被称为平行宇宙,也就是世界不是只有一个而是由许多的平行世界同时存在,我们可能正在遭受着战争比如灭霸正...

  • 十大心理效应

    十大心理效应 人类难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应”是:鸟笼逻辑、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

  • 高效社交2~三种心理效应,让社交四两拨千斤

    今天我来讲讲,社交首需掌握的三种心理效应,社交离不开心理学,主要有三种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 1、定义:首因效应...

  • K57 《公共政策导论》P.183-193

    第五章,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 上一篇文章写到了光环效应、首因效应、从众效应和定型效应。今天来认识一些新的心理效应。...

  • 常见心理效应,不得不知?

    常见心理效应,不得不知?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 “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

    今天看了《墨菲定律》前三章,介绍了17个心理学 的心理效应。其中像镜中我效应、沉锚效应、瓦伦达效应、羊群效应、野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平衡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ja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