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在“成语中国”手作视频动画交流研讨会上,带领福州市闽侯县青口沪屿小学五年级的24名学生上了一堂STEAM手作动画现场课《探寻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展示了手作动画项目式学习的第四个阶段“分享反思”的内容。教学设计虽经过充分的准备,经过授课的检验,发现还是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1、课首清明节小调查
课首让学生填写调查表,共有两项内容:关于清明节我知道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任务单:关于“清明”的调查设计的意图是想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展开教学,确保教学的内容是学生想知道的。虽然在上课之前已经安排学生通过网络或询问父母的方式了解清明节,但通过调查表中学生的提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预习时并没有产生好奇、提出问题,也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正如林君芬教授的报告所讲,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阶段一定要有所思考,上课时才会着重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习效果才会更好。为了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课前预习布置的任务就应该更加明确,着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两组学生完成的小调查2、微课教学《活动的人偶》制作
在道具制作环节,我通过一个微课让学生学习如何制作活动的人偶。虽然在看微课之前提出了要求:让每一位学生总结提炼制作步骤写在纸上,看过微课之后小组汇总结论,然后挑选小组汇报补充。但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学生知道了制作步骤,但是对如何画的美观,各部分身体结构的大小比例如何才能方便用针线缝合等问题其实学生并不知晓。因此学生在制作道具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制作速度极慢,甚至有学生放弃了这样的制作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应该改进,我想可以通过几组图片对比展示,包含有道具的大小、衔接处的绘制方法等,让学生投票选择哪种是正确的做法,并请学生说说理由,引导学生逐渐厘清人偶制作的注意事项。相较于之前的教学,这样做教学环节可能会进行的比较慢,时间比较长,但学生完全掌握了方法之后,后面的制作也许会更加快速,这也许就是“慢才会快”的道理吧。
3、现场课部分的软件使用
现场课部分开始接收器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好在小谢同学帮忙及时解决。因为平时都是在电脑上用鼠标使用软件,这次在大屏上使用有一些不习惯,很多操作不是连贯。比如:第一次道具照片投票因为第五组缺少反馈器以及补充了投票规则需要重新投票,忘记了点击停止后按重新开始投票即可,用了最笨的操作方式,在展示模块下重新勾选6个作品进行投票(这里建议添加全选选项,可以更快速的)。
挑选2名小组成员到其他组交流环节,选择了使用自定义范围挑人,还在屏幕键盘上点了半天。忘记了可以使用全班挑人中的挑选小组成员,设置一次挑2人,岂不是更加方便,非常懊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