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受持读诵金刚经不仅功德无量,而且能净业障。何为【业障】?很多人经常说自己【业障深重】,其实当一个人说自己业障深重的时候,业障已经没那么深重了,而不喜善行唯喜作恶之人不仅不认为自己业障深重,而且还以恶业为豪,毫无悔改向善之心,这样的人才真是业障深重。
既然我们在学习金刚经,就一定要用金刚经的智慧去观照和体悟所谓的【业障】到底意味着什么。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业障】之相,按照金刚经的离相慧眼,同样也是虚妄之相,无有实质。
同时也可以说,所有阻碍我们契入金刚般若智慧的障碍,都是【业障】。
业,积习之意。长期错误的身口意的习惯积累下来形成的顽固难改的习气,使我们难以接受并最终契入空性智慧,成了我们了悟空性智慧的障碍,这就是【业障】之意。
而听闻金刚经、读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即是用来自大觉佛陀的无上智慧,一遍遍清洗我们内心的习气、业障。习气清除一分,业障就减少一分,智慧就增加一分,本心就显露一分。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本章的内容就比较容易体悟了。
在上一品中,我们阐述了最究竟的【受持】,本品的情况则刚好是在说明当我们尚未达到最究竟的【受持】金刚经的境界的时候,应该如何树立坚定的信心,矢志不渝地沿着金刚经开示的修行道路走下去。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总会发生各种【不如意】之事,比如疾病,比如这里说的【为人轻贱】,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和处理呢?
对于修行的佛子来说,时时刻刻以佛陀的教导来指导自己的修行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分开了就不是真正的修行。
最理想的情况是,当这些【不如意】发生的当下,立刻提起警觉,用佛陀的教导指导自己的行为。
比如当别人【轻贱】我们的时候,这时正是我们修习【忍辱】的好时机。
从究竟的真相上来看,并没有一个【轻贱者】,也没有一个【被轻贱】者,也不存在所谓的【轻贱】。
如果有,也仅仅存在于我们内心的分别、执着里。
因为,从自性本心的角度而言,一切都是自性本心的幻化游戏,你可以参与游戏,但不要被游戏所迷,不要当真,不要执幻为实。
【轻贱】这一幻相的发生,正是检验我们的心是处在【迷】之中还是处在【觉】之中。
如果处在【觉】之中,就等于轻松地通过了考验。如果处在【迷】之中,就需要及时地【转迷为觉】。
而学习金刚经,学习所有佛教经典,以及进行实修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转迷为觉】。
所以可以这样说,那位轻贱你的人,正是佛菩萨的化身,正在以【轻贱】这个【道具】来【点化】你。
当你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这件事的时候,【轻贱】就变成了【点化】、【度化】。
所以,一切都在【一念之间】!如果顺着习气,别人轻贱我们,我们就会反抗,这就进入了【轮回】。
如果提起警觉,以佛法指导自己,转迷为觉,烦恼就变成了菩提。旧有的反应模式和轮回的链条就被佛法的慧剑给斩断了。
而金刚般若智慧,正是能够斩断一切轮回习气之链的无上宝剑。
所以一定要经常读诵金刚经,用金刚经的智慧武装自己的身心,当每一个考验来临的时候,要及时高高地举起金刚经的慧剑
勇敢地斩断一切阻碍我们觉悟的习气和习惯,为自己的生命打造一套全新的金刚般若智慧程序
当这套程序完全替代旧的习气习惯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成了金刚般若智慧本身
而这个过程,也正是最好的【供养承事】诸佛如来的过程。
于燃灯佛前,就是说,一定要点燃心灯,点燃空性智慧之灯,一定要让此灯长明,觉照自己身口意的一切行为。
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即是说,每一念都是如来法性的化现,念念复归本心,念念复归空性,不让一念放纵,落入旧的习气之中。
所以能够以金刚经的精神坚定不移地信受奉行金刚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以金刚经的精神指导自己,及时用金刚经的智慧斩断自己旧的心理、行为习惯,转化为炼心的道场,能够如此而行,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