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论坛之——7月23日下午4:20-5:00
主持人介绍完,孙老师上台的第一句是:
“我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主持人没有介绍。”
是的,孙老师是张文质老师的大徒弟,尽管没有介绍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孙老师说感觉“大徒弟”身份不保,小辣椒认为:他人可以羡慕嫉妒,但没有人能超越。
40分钟讲40年,1分钟1年。从哪开始?小时候开始。
一、感恩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坚强阳光。
天生大姐大
小学学校是土坯房,光着脚丫子上学。作为家里的大姐,从6岁开始挑水、做饭、挣工分,就像保姆一样做一切能做的事。每天干活时其他小朋友在外玩耍,最期待过年这一天。
从家里走到社会,还是大姐。“明霞老师”、“明霞姐姐”、“霞姐”是最多的称呼,特别期待被叫“妹妹”,找一个哥哥、姐姐来疼爱。(听着不知道为什么总想哭,好想去抱孙老师,小辣椒想叫孙老师“妹妹”,想告诉孙老师“我来保护你”,但是又不敢,我哪有这个资格和能力呢?)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尽管干很多活,孙老师无怨无悔。童年劳动带给孙老师健康的体魄、练出来的心灵手巧、诚实勤恳的品格、责任担当的使命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她发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她呼吁让孩子们去劳动,教师们要努力创造劳动课。
童年创伤,用一辈子来治愈。
孙老师小时候被老师讽刺挖苦,被家人冤枉打骂,变得胆怯、自卑。因为自身的经历,孙老师不想童年的伤害学生再受一次,她不想自己童年的误解学生再来一遍。
孙老师将自己比喻成一株野生植物,石头底下的小苗无畏严寒酷暑,始终在向着阳光生长。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生长,让童年的伤痕得到治愈。
二、感恩教育,在教育中实现蜕变成长
1979年,该上大学了。没有理想,志愿都是老师帮忙填的。填的数学系,最后被生物系录取,发现生物也很有意思。
一个人的组长
1993年,开始工作。到学校报到见校长时,校长充满期待地对孙老师说:“你是我们学校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给你安排教研组长和七个班的初二生物课。因初一植物容易些,初三生理卫生校医上,初二动物最难,所以给你初二的课。”
校长让孙老师当教研组长,最后发现——我是一个人的组长。提出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一下怎么面对真正的学生和课堂,几位老教师都很谦虚地说:“你是科班出身,不用听。”想请他们来听听自己的课,给些指导,老教师依然是谦虚的拒绝:“你没有问题,不用听,不用听。”
没有老师可以求助,没有同伴可以商量,但课必须要上,工作必须要做。找出大四实习时的所有笔记、老师的指导,回忆一次次试讲和正式上课的经历,自己备课、课前一遍遍演练,开始教学生涯。
老师的老师
春天刚开学,校长递给我一纸调令,很真诚地祝贺我要到区教研室当教研员。拿着调令,无所适从。看着一个大办公室十几个老师(各科教研员)在安静的办公,茫然地问教研室主任:“教研员的工作是做什么?”老主任很和蔼地告诉我:“教研员就是老师的老师。”“老师的老师?可我自己才当老师两年半呢!”老主任让孙老师看看别的教研员做些什么,再开始工作。
全区老师都没系统学过生物,找出大学的相关教材开始备课,给老师搞培训,带老师采标本,推门听课。遇到实在不会讲的,自告奋勇上公开课。回顾这段岁月,与其说是帮助全区的生物老师,不如说是自己成长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既扎实了专业知识,又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体会。
1994重返校园,工作职位多有变动,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但最重要的身份始终没变——“我是老师”。一切工作得罪谁不得罪谁,都是为了学生的生长。学会管理、宽容,听所有老师的课,从不同学科看教育。学校工作用研究的态度来,保持热爱本分工作,直到退休还是教师。最爱的岗位——教师。
关注“知识”到关注“生命”,搞“教学”到研“教育”。
《师者》发表文章《每一步都很重要》。
新课改前目标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负担越来越重。又三维目标,注意教学方式的变革,情感太多的培养。借助契机,开始探索生命课堂。2000走进北师大脱产培训,加入全国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如果北师大生物系叫生命科学学院,那“我所教的是不是可以叫生命课堂?”这时和张文质老师擦肩而过,张老师是专家,孙老师是学员,彼此曾经出现过生命里。
那时候书很少,真正认识生命化是读张老师《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一直追随但不是徒弟,从教学走向教育。慢慢思考教学过程,拓宽方方面面。
《中国教师报》报道一位生物老师的诗意课堂。因为不知道它属于生命化教育,所以称为“诗意课堂”。
工作来什么都没有,反而因为对课堂的探索获得奖。校长说:“把你课堂探索整一下,为学校荣誉争光。”之后带领老师做课题,都不会,亲自做给大家看。总结生命课堂实践结构,梳理生命课堂实践体系。
不断收到学生的信,“学生说有幸和我相识,我何尝不是有幸遇到他们呢?”教师是一个最容易获得幸福感的职业,在教育中获得幸福。
三、感恩遇见,在遇见中成就美好生命。
自己教育的一方天地就是井底之蛙,多听报告学习,多读书,多参加活动,影响教育人生。
与北师大校长谢老师平和交谈,留电话有事都可以交流。做研究不被理解,给张文质老师写信,收到回信,鼓励要“坚持下去”。最大影响就是坚持。2013年,自费听朱永新报告,明确理想。陶继新老师说做人要善良,明霞是齐鲁大地最善良的姑娘。“既然都这样被评价了,我得善良。”
不断学习与接触名师,比如吴非、王栋生、杨瑞清、张世宗、林士真、雷夫·艾斯奎斯、李茂、张丽钧、干国祥。真正认识张文质老师是在成长博客,第一次见面不认孙老师为徒弟,若干年后才官宣。明霞教师联盟成员喊孙老师“师傅”,喊张老师“祖师爷”。
2014年成立跨区域嗯、跨学科、跨学段的明霞工作室。2015年,宣布“明霞教师成长联盟”成立,目前已举办十三届高峰论坛。疫情三年,依然坚持线上交流。开启写作接力活动,组织联盟专家团线上讲座,联盟的教师们逐渐成长为骨干、名师,影响更多的同行、学生、生命……。在7月24日下午的演讲中,有三位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的成员:赵健汝、佟生、吉慧芳。此外,孙老师参加很多公益活动,比如作为培训师已陪伴“为中国而教”十二年。
回顾已走人生路,这是一个生命觉醒、生命自觉、专业自觉、文化自觉的过程。
张文质老师为孙老师第三本书《孙明霞的创意作业》的序中写:一个教师从本质而言,他一定是一个引人向善、助人变得更为美好的成全者。(张文质《用心做的事,总能吸引人》)
结语
四十年时光太匆匆
我以为我还没长大
可我已是花甲
我以为还有很多光阴可以挥霍
可大好年华已已成过往
我才开始真正理解教育、理解课堂
可我已经告别了讲台
但是
生活让我坚强、向上
教育让我不再彷徨
遇见每一个美好的人,让我有力量
那就让我继续在教育的路上
仗剑天涯,追着光
因为有你
因为有你们
我的理想还在心上
我们一起走吧,走吧去看看那天上的太阳
去看看那水中的月亮
去创造自己的乌托邦……
文质说
以后参加教育行走的估计都是教师明霞联盟的人。秋天准备做一个明霞课程,明霞讲,我点评。认识她以后特别幸福、自豪,明霞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有一些负面言论,我不听;别人截屏给我,我不看。不要说一个人怎么样,看她做的怎么样,坚持的什么,影响了谁。成立联盟征求我的意见,直接命名为“明霞教师成长联盟”。明霞是一个美好的范本,那事情就这样吧。
我就是很心疼明霞,她做的太艰难了,比教育行走还艰难,做的过程中有很多局限。比如自掏腰包负责专家课程交通费、自费。不要做穿破裤子的慈善家。我提出受益学校要承担责任,后来没再问。
孙老师补充:这就是一个“三无”组织,没有行政背景、没有经费、没有证。现在是谁办谁承担,承担不起其他区域就资助一点。
我随机去听明霞的课,带去给我看创意作业,惊叹不已。如果在夏昆老师的学校,估计夏昆老师会示业。只要是美术老师、语文老师都失业了。初中生自己画出来的读书笔记,精彩,有创意。
她做的事情都是真的。课堂让我很敬佩,我想去看看。像她所说的,作业所呈现的,不只是笔记,学生课堂上能说会道,条理清晰,自信满满。听完课从教室走出来,碰到领导酒气还没退掉。寒暄两句,酒气扑鼻而来。就是这个遭遇,我产生“一个教师可能大于一所学校”的想法。这个老师伟大的课程,无论是否上她的课,都会被启迪。
食堂打架,学生忘记是学生,老师忘记是老师,都劝不住。叫某个高中老师,正睡午觉,穿睡衣走到食堂,大家都说“某某老师来了”,顿时双方停手。什么叫领袖,什么是学校的精神领袖,一个人的修为,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日积月累造就的。到学校听课,有很深的感慨。
《教师的微革命》中提出认识100位非本地教师,走进30所学校,跟真实的人交往,才能建立起来联系,调整自身认知。更重要的,要相信世上有真教育,做一个极有才华,有恃无恐,无依无靠的教师。
前几天去张祖庆老师写作营讲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那么真正的教师凭一己之力影响他人,凭一手之力养活自己,凭满腔热血遗世而独立。我是不是这样的老师?说不定王家斌某天就写本书《我在99所学校任过教》。徒弟为师傅做,我要做明霞课程。讲讲她的探索、智慧、辛酸泪,分享生命体验。让年轻教师看看年长老师是怎么走过来了的,体会生命志愿,感悟生命气象。
编辑:明霞教师联盟成员吉慧芳
时间:2023年7月26日早
地点:返程火车上
感谢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