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忘忧社每天写1000字读书
答题整理:为什么明朝的文官地位高于武官?

答题整理:为什么明朝的文官地位高于武官?

作者: 为she着迷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21:43 被阅读6次

    对武官的防范自古存在

    由于武官本身的特殊性,能够掌握直接推翻政权的军事力量,所以掌权者一直很注意对武官的把控。

    而管控武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和领兵权分离开来。

    将、权分离在实物上的体现,是古兵符

    据传最早的兵符由姜子牙发明,用以调兵遣将。

    而广为大家所熟知的兵符,乃是先秦的秦虎符,上书“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十二个小篆。

    兵符领兵,从制度上避免了武将随意调动士兵的可能性。

    历朝开国诛杀功臣,死的大多是武官

    但凡开国将领,都是长期领兵作战,追随开国皇帝的存在。

    他们对上,没有后代武官的敬畏。

    对下,对士兵有着更高的信服力和指挥力。

    甚至于自己带部队加入的将领,其士兵就相当于家将家仆。

    所以但凡开国皇帝,清洗的首选目标就是武官。

    文官真正处在上风,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独尊儒术,代表着以儒家学说为主导思想的文官们,在议政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朝堂不再是皇帝的一言堂,不也会是文武官员乱哄哄的强词夺理。

    而且儒家的思想,守成居多,崇尚半部论语治天下。

    对武官的存在,更是打心底里看不起。

    而令武官权力第一次大幅度失衡的标志,是隋唐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科举,举得都是文人。

    虽然后来也有武科举,但录取人数也远远没有文科举多。

    朝堂力量的失衡,必然导致武官的地位下降。

    令武官权力第二次大幅度失衡的标志,是宋朝的官位制度

    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夺取天下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削兵权。

    尤其是多个官员同时理政的官位制,不仅导致宋朝官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更是让武官在领兵打仗上被限制的死死的。

    自宋开始,武官只会领兵打仗,而文官,“允文允武”!

    武官集团最为膨胀的巅峰,是明代党争

    老朱夺了天下以后,为了构建稳定的小农经济社会。

    加大了文科举的选拔力度,同时给了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身份。

    但凡有些功名,行路便无需路引,衙门办案甚至有权旁听。

    朱元璋别出心裁的废了宰相。

    朱棣没他老子能干,恢复了锦衣卫,创建了内阁。

    而问题,就出在明朝的内阁制度!

    与清代不同,清代虽有相似的“军机处”,但其中的官员只有执行权,并无决策权。

    但明代的制度,将决策权在相当程度上分给了宦官和内阁。

    更准确的说,是分给了内阁首辅和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

    这里的宦官,更加类似于清代的军机大臣,因为他们的生死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但即便如此,明朝也是宦官乱政比较严重的朝代之一。

    而内阁就不一样了。

    内阁出自明代的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出自文科举。

    但凡科举出身,身后便夹杂着大量的关系人员。

    从同乡到同窗,同窗到同年,同年到同一个老师......等等等等。

    这是一张错综复杂的无形大网。

    皇帝尽管可以更换内阁首辅,但他不可能杀掉所有文官。

    也不敢让文科举就此瘫痪。

    只要如此,党争便不可能消失;

    皇帝便不可能揽尽大权;

    武官便不可能在文官面前嚣张跋扈。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杀!

    将闹得最厉害的几个派系一窝端了,同时扶持新的派系和官员。

    明洪武、明永乐之所以被后人称之为刽子手,就是因为他们敢杀,有能力掌控党争。

    但这种解决办法太依赖皇帝魄力,在家天下、嫡长子的制度下,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本文纯属原创,抄袭必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答题整理:为什么明朝的文官地位高于武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hd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