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极简生活,这些概念当下非常流行。
只不过,人们往往是从物质方面来对待断舍离,常常以物质的精简来达到生活的精简。
有的断到极致,甚至家里只有一个床垫,有的甚至连个床垫也没有。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去他家做客,看到一个新买的沙发,我也比较好奇,冷不丁的换一个沙发,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因为,我知道这位朋友平日里推崇极素生活,不怎么买东西,也不大喜欢往家里添东西,平日里也总是向我们科普断舍离的生活是怎样的棒。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把家里的沙发给扔掉了,只剩下两个马扎。
但是老娘从老家来了,总不能没地方坐吧,也不能让老娘坐在马扎上看电视吧。
于是,他又重新买了沙发。
网上也有各种断舍离的分享,基本上就是不用的就要扔,不再往家里放东西,特质越简越少。
其实,简单的从物质上来减少,根本不是断舍离的本意。
真正的断舍离,是减少欲望上的需求,没那么多私欲。
如果,仔细想一下,可以想到这一个层次。
你物质上需求少了,本质是想减少对物质的需求,不想占有那么多,还是内心的私欲在自我约束。
只不过,大部分人不会想这么深,也没有意识到,真正要断的是心物。
老子说,为道益损。
就是不断的减少自己的欲望,不断的减少私欲,让心情更接近于纯粹。
怎么减少心物呢?
不要找事,没事不要主动找事。
取天下常以无事。
就是顺其自然,兵来将挡,不主动找事情,自然地应对找上来的事情。
与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自然地相遇,取的意思就是相遇。
在我们短短的一生中,没必要苛求什么事情。
一旦对什么苛求,就会被这种事情或情感所缠身。
比如,最难抵御就是情。
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有的就会全力以赴,认为真爱就是把自己的所有都拿出来。
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这段感情上,结果事不如愿,失望而归,有的用情太深,一时难以走出来,还有的直接着了魔,做出种种傻事。
佛学中也教人破执,不要有执念。
那是不是说就不要奋斗了,因为,你的任何坚持与目标追求都是在执。
这里的执念就是不要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还要过多地去追求一些事情。
对房子、车子、票子、女人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想主动找事情,这些都是执念。
但并不是说不做事情了,只要满足于吃饱喝好就行了。
还要顺其自然,只在乎自己的认真付出,不在乎结果,让一切自然地发生,没有什么杂念,执念。
好吧,每个人都应该自然地做一些事情,付出最大努力就行了,到于结果如何,就看天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