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讨论的成员:
MallyHome
一本万利
dxljy
这次的作业,是比较一部英文历史书中文译本的优劣。对比的两个译本,一个是大陆的邱辛晔的译本,以下简称D版,另一个是台湾两位译者的版本,以下称T版。经过小组的讨论,我们觉得,从中文的语言质量上看,T版要好于D版。本文会进行就此分析和阐述,也免不了有一些比较和评价。由于是我来执笔,我也会忍不住加进一些私货。如果有冒犯到任何人,笔者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乃是王佩王老师好中文班的学员,有意见尽管冲王佩君来。
下面入正题,首先进入私货环节。笔者觉得从文字上看,T版要远好于D版。当然T版不是完美的,有时用词比较旧,或比较偏文雅,但文辞简洁、通顺,不失是一个优秀的译本。而D版,笔者不想说什么“译者被原文束缚住了”这种话,笔者认为,D版的译者中文功底是有问题的,因此才会出现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
我们经过小组的讨论,觉得D版的问题大致有,照搬原文的句式语序,使用不符合中文习惯的句式句法,使用啰嗦的长句,使用长定语和修饰词,口语、书面等各种类型的词汇夹杂使用,用词累赘等等,导致阅读起来困难,需要耗费精神去理解,影响了流畅性和阅读体验。
下面是一些例子。
例1:
(D版)
从他的座轿之中,岳将军向外瞄去,只见那挡道者的衣着并不像寻常的衙门差役,也不是书吏师爷的打扮--那些人为其上司传递公文、奔前忙后的样子,将军在公务中见得太多了。但是这位不速客的行为举止也不像是官差,看上去令人觉得非比寻常。岳将军并不欠身离轿,他已作下决定,传唤侍卫将那汉子手中的信函取来再说。
(T版)
岳钟琪在座轿内,这整个情景他都看在眼里。这人穿的不是一 般官式衬衣,也未作书吏打扮,惊慌失措,拦轿呈书,这是他任官以来司空见惯的了。但此次这人的行为却是不同,举手投足不似寻常百姓。岳钟琪在轿内当下决定,召唤随侍拿住此人,并把信进呈览阅。
首先D版照搬西式的句法。第一句“从他的座轿之中,岳将军向外瞄去”,这一句明显是英文“From…, he….”句式的照搬。英文讲究把主句放中间,两边平衡。而中文句子一般由主语开始,向右展开。在主语前面加一个悬挂的句子,不符合中文的习惯。这里简单改成“岳将军从坐轿中向外看去”,就要舒服很多。“瞄”字这里的用法,也显得口语,不符合这里的语境。
再看下面:
“只见那挡道者的衣着并不像寻常的衙门差役,也不是书吏师爷的打扮--那些人为其上司传递公文、奔前忙后的样子,将军在公务中见得太多了。”
这里破折号的用法,也是西式的,不太符合中文的习惯。但这里最大的问题,是这句“传递公文、奔前忙后的样子”,这里用了八个字的长定语,读起来费劲,而且这句还相当于后面“见得太多了”的宾语,或者说是动作的对象,理解起来就更加耗神。这一整句话,由四个长句组成,实在让人劳心劳力。笔者曾听一位老师说过,好的中文一般都是由一短句一短句组成,比较少长句,长句不是不能用,而是很难用,只有高手才能比较好地驾驭长句。这里译者的表现,还够不上一个“好”字。
下面:
“但是这位不速客的行为举止也不像是官差,看上去令人觉得非比寻常。岳将军并不欠身离轿,他已作下决定,传唤侍卫将那汉子手中的信函取来再说。”
D版喜欢用四字语,T版也用,但D版往往用得不合适,显得累赘。比如“看上去令人觉得非比寻常”,这里“非比寻常”这么用显得没有必要,而“看上去令人觉得”也显得啰嗦。“行为举止”、“欠身离轿”也是同样的问题。这里的长句也是问题。对比T版,“岳钟琪在轿内当下决定,召唤随侍拿住此人,并把信进呈览阅”,分三个较短的句子,就显得舒服很多。
例2:
(D版)
退而求其次,岳钟琪只得派人去请驻守在西安城内官居第三的朝臣按察使硕色。按察使衙署位于总督府对街,也就是陌生人等候岳将军回府的鼓楼不远之处。恰好硕色大人得闲,于是就赶到了岳将军府中候命。两人稍作寒喧,拿岳钟琪向按察使略略讲述陌生人拦道投书的经过后,就将他安童到大厅的侧房之中,这样硕色既能耳闻审讯的全部过程,又不会被那投书者察觉。一切安排就绪,岳钟琪将军下令把不久前拿下的投书人,这 个信函中称之为张倬的汉子,带到大厅,并唤手下奉上清茶一杯。
(T版)
于是,岳钟琪又把驻在长安第三把交椅的按察司硕色找来。按察司的官署与总督官邸隔街相望,就在投书之人忙立等候的鼓楼之旁,这时硕色手边无事,所以也就应岳钟琪之召而来。两人稍作商量,岳钟琪即安排硕色进入厅堂旁的密室,他不用亲眼看到也可以听得 一清二楚。硕色就了定位,岳钟琪就召唤被捕的张倬到署,还给他奉上一杯茶。
这里可以看出D版用词累赘,照搬原文的用词。有“after”必然要译成“……后”,有“in”就一定要译成“……之中”,显得还挺中式。而实际上,中文完全可以省去这些词。比如这句:
“两人稍作寒喧,拿岳钟琪向按察使略略讲述陌生人拦道投书的经过后,就将他安童到大厅的侧房之中……”
显得很是啰嗦,读起来费力。稍微改动一下,就会好很多:
“两人稍作寒喧,岳钟琪向按察使略略讲述了陌生人拦道投书的经过,就将他安置到大厅的侧房……”
而后半句,“这样硕色既能耳闻审讯的全部过程,又不会被那投书者察觉。”,“既……又……”也显得累赘。对比T版,“他不用亲眼看到,也可以听得一清二楚”,阅读起来,要轻松许多。
这段的开头,D版使用了“退而求其次”,这样一个悬挂的结构。但这样的结构,一般会放在短句前面,使读者能比较轻松地知道“退而求其次”的内容,比如“退而求其次,她选择了公办小学”,“退而求其次,她选择了王佩,放弃了猛犸”,这样理解起来没有障碍。而原文中“退而求其次”之后,写的是“岳钟琪只得派人去请驻守在西安城内官居第三的朝臣按察使硕色”,实际上读者第一眼看到的是“岳钟琪@#%西安#¥%%*&¥朝臣@#%色”,等到读者看明白了,早就把“退而求其次”给忘了。
T版在这里选择了不把“退而求其次”译出来,而是用“于是”带过。不谈是不是忠于原文,至少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要比D版舒服许多。
例3:
(D版)
当一干人众散去之后,岳将军开启了信封,开始读信。在信函的开头,那写信者并不披露自己的真名实姓,却神秘万分地自 称“南海无主游民夏靓”,并说送信人姓张名倬。至于信函的内 容本身则正是将军已经猜到并心生畏惧的:此信的开头寥寥数行便足以让将军确认,这是一封谋反味十足的逆书。
“当一干人众散去之后”,使用了“一干人众”这样的四字表达,看着很中式,实际上很累赘。“一干”不就是“众”么?说书里面,的确常用到“一干人等”这样的表达,但要用的是地方,符合语言的节奏。这里简单地说“众人散去之后”,“一干人散去之后”,或是“等众人散去”,不都挺好么?
后面“开启了信封,开始读信”,也比较累赘,“打开信封”都比“开启了信封”要好。T版译成“展信阅览”,文雅了一点,但很简洁。后面D版“真名实姓”这样的说法,也没必要。“真实姓名”在这里完全够用了。
例4:
(D版)
岳钟琪瞥了一眼信封。只需这一瞥,他便明了自己已经落到了极大的麻烦之中。
(T版)
随侍遵从照办,岳钟琪一看信函封套,心头不禁一凛,即知大事不妙。
这里充分显出了T版的简洁。D版“自己已经落到了极大的麻烦之中”,T版就四个字“大事不妙”。D版明显是受到了原文的影响,“只需这一瞥”,“极大的麻烦之中”,都有明显的痕迹。组里成员表示几乎可以拿D版还原英文原著了。哪怕受制于原著,在遣词上D版也有问题,改成“只这一瞥,他便知自己已惹上了极大的麻烦”,也要顺畅许多。
例5:
(D版)
岳钟琪将军气士途顺利,官运亨通,而这恰恰成为此节骨眼上的危险因素。岳钟琪乃将门之后, 生于1686年。二十五岁时获授松潘镇中军游击,三十二岁升授四川永宁协副将,而三十五岁时更被提拔为四川提督,赐孔雀翎。岳将军的卓著军功包括平定西藏叛乱、征讨并剿平郭罗克 三部,在中国西北边陲讨伐青海西宁罗卜藏丹津并大获全胜,以及平定云南东川冕山、凉山等处苗人反乱。
(T版)
岳钟琪的仕途平步青云,这使得他此时此刻的处境益发险峻。岳钟琪生于1686年,乃是将门之后,二十五岁就授松潘镇游击,三十二岁官拜副将,三十六岁擢升四川提督;曾参与藏边的战役,在青海湖一役逐退西宁的土著部落,又打过甘肃之役,平乱于云南。
这里对比也很明显,D版用了五行,T版三行出头。D版原文痕迹非常重,“岳将军的卓著军功包括平定西藏叛乱……”,原文很可能是“……includes”。这也是D版用词的问题,改成“岳将军军功卓著,平定西藏叛乱,征讨……”,就显得顺了。“而这恰恰成为此节骨眼上的危险因素”一句,也是明显的英语表达。而且“节骨眼”用在这里,就不如“此刻”。我们可以说“在这个节骨眼上”,就比较顺,“成为此节骨眼上”,就显得别扭啰嗦。这里还是能看出,D版译文语言功力不足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T版的译文,要好于D版的。D版受制于原文,句式句法不自然,遣词功力不足,整体上要弱于T版。说句重话,笔者私以为,单从文字质量上来说,D版要远远逊色于T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