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小编像往常一样在刷微信。偶然看到一个视频,董仲蠡老师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进行的一场名为《教育的意义》的演讲。视频里,他说了这样一段话,“网上前段时间流行过一个段子,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当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中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喊,唉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这段话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段话看似调侃,却引人深思。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读书又是为了什么?
《管子·权修 第三》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段话翻译过来,大致是说,(做)一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种植庄稼;(做)十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栽植树木;(做)一生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培养选拔人才。一经培植收获一倍的,是庄稼;一经培植收获十倍的,是树木;一经培植收获百倍的,是人才。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自古至今,教育的意义不正应该是这段话中的树人吗?因为人才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把人教育好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教育的目的,是树人,是培养优秀的人才。

那么,何为优秀?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现在的社会家长浮躁,老师和学校也浮躁。他们觉得高分就是优秀,名校就是素质。现在的教育,只是为了应试,为了分数,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也为了迎合学校升学率的需要。可是,一个人优秀与否,单纯靠分数就能衡量出来吗?难道高分,名校就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吗?要知道,学校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中转站,是未来人生的起点。可是,我们国家的教育似乎一直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大学就是人生的终点。而且,在学校里,学生们学到的永远都只是知识,而不是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学生们要做的只是努力提升成绩,取得更好的分数,进更好的学校,而不是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所以,学生们走入社会之后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却又没有人能告诉他们怎么做。教育,似乎在这里是一个断桥,无法让学生把学校和社会衔接起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会拿高分,还会做什么?之前清华学霸梁植的新闻曾闹得沸沸扬扬。他拥有 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却也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梁植的情况可能乐观一点,因为他学历这么高,可选择的方向有很多。困惑可能只是暂时的。还有很多人在校成绩很优秀,可是出了校门,就开始迷茫了。比如,卖烤脑花的研究生焦昱纬,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虽然历尽坎坷之后,他们现在也很优秀,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但说他们心里没有过失落是假的。那么其他人呢,他们的困惑可能比梁植要严重得多,却无处寻求解答。我想,这是不是说明学校和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缺失已经很严重了。
我们中不乏这样的人,读了这么多年书却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这么多年的所学,全无用武之地。所以,教育的目的,从来都不应该是分数,而是指引一个人的未来,是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少走些弯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个人修养,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知,解答我们人生中的疑惑,让我们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一个能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