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四大”名著,浴盆大般的一顶帽子,这几年也是被玩坏了。既然被扣上这种款式的帽子,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听得太多后,反而觉得没那么重要了。就好比,明明国家一级景区就在你家边上,可你二十几年愣是没去过。
关于四大名著的段子有很多,精选了如下几套:
一,
1.《红楼梦》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相爱的,最后都拆散了;凡是胡乱勾搭的,最后都团圆了;
2.《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后台的妖怪,都修成正果了;凡是没后台的妖怪,都被猴子一棒子打死了;
3.《水浒传》告诉我们:只走白道不行,只走黑道更不行,行的都是走黑白两道、官匪勾结的;
4.《三国演义》告诉我们:精兵强将不在多,有一能人足抵十万兵,兵多将广不在猛,有一善主可降服天下。
二,
军师救我,妹妹救我,哥哥救我,悟空救我。 来自: 一句话证明你看过四大名著 。
三,
1、爱情,就像《三国演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爱情,也像《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取得真爱;
3、爱情,更像《红楼梦》,总有一群人把它奉为圭泉,耗费毕生研究它;
4、爱情,最像的还是《水浒传》,管你有多轰轰烈烈,最终都得被生活招安。
来自: 四大名著的爱情观 。
……
好像说的挺有道理的,第一次看到时候,也是价值观焕然一新的感觉。就好比和别人辩论的时候,无论站在哪方都能说出煽情道理,其实大家都没错。只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肯定不是段子里说的这样,马东说“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就是这个意思。
从小到大,依次爱看的顺序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这也是有根据的,小时候喜欢天马行空,自然爱看《西游》。那时候家里连电视台也收不上几个,但只要听说谁家可以看西游记,就恨不得住在他家,甚至从姑姑家偷了一本西游记回来,还如痴如醉。
小时候喜欢的是悟空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长大后喜欢的是他无拘无束的信仰,哪怕与全世界为敌。没有《西游》,怎么可能体会得到拿着你性命的阎罗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再后来,古惑仔系列风靡一时,兄弟情义由耳入心,宋江和李逵去世的时候竟然哭了。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鲁智深和林冲初次相见的时候:在一处菜园子里,林冲戴着枷锁对光着膀子的花和尚说
“林冲被刺配沧州,可否帮忙照顾家小”
“你我可是开天辟地头一次相见哪”
“因为我们是同门师兄弟,所以……”
“你我相谈不过三句话,就将如此大事交托于俺,天底下只有真性情的男儿才会有如此之举,好不叫人心血激荡啊!”鲁智深满脸泪光的说道。
这样的感情,确实好不叫人心血激荡,没有《水浒》,又怎么能体会得到“义”的意义……
之后就是《三国演义》,传说,当年清军就是拿它做军师的,之所以没看《孙子兵法》,是因为三国有很多插画,能看懂。三十六计,计计诛心,听起来貌似汉人的心理貌似挺阴暗的,其实地球人都一样,详情见《白宫岁月》,就不多说了。
最爱诸葛亮,静谧的夜空,月光淡淡,头发已经花白的他,独自站在荒凉的大地上,抱膝团伏的那一刻,我没有看到阴谋诡计,没有看到壮志未酬,只有对好友的怀念和一生戎马的疲惫。虽没有赵云、关羽的战场杀伐,但他有他自己的忠勇方式:
蜀相
[ 唐·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没有《三国》,怎么可能体会得到“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孔明是怎样写出的《出师表》。
之前的都是看电视剧的比较多,只有《红楼梦》是只读过书的,因为写的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电视剧实在看不下去;也是唯一一部自认为没有完全读懂的,或许需要阅历吧。
最感动的莫过于林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故事,黛玉去世的时候:
“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 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剧情大概是宝玉做了什么事让黛玉误会了,没说完的那句话可能是责怪的意思;也可能黛玉是完全理解宝玉的,作者没说完,因为愿意相信的人总会选择相信。
红楼中有现实又有魔幻,和《百年孤独》、《奇鸟形状录》有一丁点儿相似之处。
以上便是对四本书的正能量理解,因为结局不是立地成佛,就是家破人亡,好点儿的也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寥寥数语,是没办法完全写出整本书所包含的所有内容的,只是它们绝对不是段子手写的那番模样。因为――即便是宋江喝下毒酒的时候,也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即便是悟空不再玩世不恭,他也从未真正的屈服过;即便红楼只是一场梦,它也包含着令人难忘的热泪盈眶……
感谢这些经典,曾在无数的黑夜带给我们的美好,历经岁月沧桑,先辈们的智慧仍如浩瀚宇宙中的点点繁星,永远替我们指引着迷路的方向
http://www.jianshu.com/p/4971991827d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