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时候,和县城到小吏港的班车司机电话联系,他告诉我早上8:30从县城出发,考虑到过节坐车人多的因素,我决定到起点去乘车,可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等我上车的时候,只能在中间的过道里寻一个小马扎做下,原来有人比我上车的时间更早。
这个班车,无需进站等候,90%的乘客都有司机师傅的手机号,提前几个小时打个电话预约好之后,师傅便可以像网约车那样到就近的距离去接。
车子驶离县城的时候,里面已经基本没有空隙了,可人们都能合理的利用空间,虽然拥挤,但是没有谁有一句抱怨,大家都操着非常接近的乡音交谈着,乘客中有互相熟悉的,更多的是陌生人的同乡人。
“师傅,我想到前面的路边店里买点菜,你帮我停一下,照么?”一位大嫂子问着,她说的买菜是指过节买点肉,可师傅得顾全大局,“这么一大车人呢,到小市gai上还买不到菜吗?”
“师傅,我这孩子也要买票吗?”另一位母亲和蔼的问道。“你这孩子都比你高了,而且也占了位子,不买票不合适吧!”司机师傅很公正的说。
“师傅,你下午几点出发回城里呢?”
一路上,问题很多,司机师傅都能够耐心的一一作答。除了和师傅的交谈之后,彼此之间也有很多共同话题。
“你也是在高河陪读的吧,你家孩子在读几年级呢?你们住哪呢?”小吏港的读书氛围很好,孩子们很争气,家长们也很给力,现如今流行“陪读”,于是很多母亲就参与了专职的“陪读”大军,和孩子租住在狭窄的房间里,负责为孩子提供精致的一日三餐,并监督孩子的课余时间。说实话,陪读者很辛苦,她们需要起的比孩子早,睡得比孩子晚,周末的时候还要兼顾下老家的菜地。
若在平时,乘客中还有一个群体是到县城几家医院的,有给自己看病的,也有去看病人的。县医院、中医院、眼科医院都有,司机师傅都负责送到门口,并约好返回的时间再到门口去接。
突然想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小小的班车就能看出社会的问题,就学和就医永远是人们不可回避的两大难题。就学——家长们都奔着优质资源而去,孩子们都奔着更高层次的学府而头悬梁锥刺股;就医——头痛脑热的毛病在这里都能得到解决。
平小公路(平坦G318路口至小吏港)由于多方面原因一直处在施工状态,目前的路况极其差,坐在车里颠三倒四的,用乘客的话来讲“像摇床似的”,也有人说起了网上对这条路的种种议论,但更多的人选择了理解,政府总不会不管不问的,路总会有修好的一天的,到那时候就方便了,暂时的困难大家共同克服吧!司机师傅也笑着说,你们十天半个月坐一次就嫌不好走啊,我每天要走好几个来回呢!
小吏港到县城的班车有好几辆,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行车路线,但彼此之间又互相配合、补台,因为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哪条线路,他们服务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乡里乡亲的,谈不上义务为人民服务,但多年来车费基本都怎么上涨也彰显了小吏港人的勤劳和朴实。
或许,随着私家车的逐渐普及,随着顺风车的进村入户,未来这样的班车生意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存在即是合理的。
回到标题,10块钱坐40公里的网约车,从小吏港到县城就可以。如果你想从县城去看看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也可以联系这几辆车,他们会非常负责的将你送到目的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