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给人的感觉很是激烈,试探、进攻、退步、防守,你来我往,体力和脑力双重博弈。当然实际上也需要背后默默地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基础动作的反复训练。抱着有趣尝试看的想法,我就这么开始了我的拳击训练。
我第一次上课1个小时的时间里,基本都是在练习“站架”。所谓“站架”,就是基础姿势:先朝前站好,然后右腿后撤身体向右侧偏转一定角度,双腿微弯曲,右脚脚跟离地,微含胸。双手成拳位于两侧,左肩朝前护住左脸颊,左手臂自然弯曲护住左侧肋骨,手握拳向前伸,虎口对着自己,右手臂弯曲放在右侧肋骨旁,手握拳护住右脸颊。下巴微收目视前方。整个姿势需要“缩着”——把身体缩起来,脆弱部分即肋骨、脸颊都保护好,呈防守状态,然后伺机进攻。
这个“站架”是最核心的基础动作,因此为了形成肌肉记忆,需要全神贯注地站着。说是全神贯注是因为,动作刚开始学习,还无法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稍不注意动作就会变形,因此巩固动作,感受并熟悉身体每个部位在这个姿势下的感觉非常重要。在站着不动时,我会在大脑中想象这个动作的整体样子,然后想象每一个局部的动作,当然教练也会在旁边监督以及矫正。在站架的动作练习中,也有穿插着练习了左手直拳和后手拳(右手),动作核心是蹬地、转胯、出拳。每一个动作反复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想到两件事情,首先是灵活度和规则的关系。记得以前上生物课,老师喜欢说“先死后活”,即先要把基本知识一点点规范地掌握,然后才能灵活地运用甚至打破规则。在拳击中也是一样,为了能够灵活漂亮地出拳,需要在基础阶段把每一个动作都练习到标准规范,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这样在出拳之后能够自然地恢复到基础站架而不至于动作飘忽和变形。第二是关于“种子”的问题。我常在想,我们经历过的这些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经历过就结束了,当初认真地准备一场比赛,然后比赛过就过了,胜了的就胜了,输了的就输了,输赢也只是留在了这个赛场,跟最终生命的目标也不见得一致,跟下一场输赢也不见得一致。可是回想起我为什么会想要练习拳击,我想起来小学时候见到大姨家的哥哥的拳击手套及其他装备,当时那个哥哥是我心中的榜样,自然他的东西也蒙上一层美好的想象,让我觉得拳击好棒啊。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种子,在二十多年后在我决定要练习一种运动时涌上了心头。因此很多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它们穿越过你留下的一个个瞬间,那些记忆,甚至于连记忆都流失掉但一些感觉仍然在很多方面影响着你。
2019年2月2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