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哈之雾》片段2

作者: 白夜书摘 | 来源:发表于2021-05-04 07:11 被阅读0次
    1.正是由于每年都有巨额并且是 “零成本” 的保险浮存金流入,才使得伯克希尔公司的每股净值每年都可以在 “增厚” 效用下,以高于其股票投资回报率的幅度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对于其创造财富神话来说最为关键的20世纪70年代,其股票投资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由浮存金构成的:“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巴菲特的大部分投资资金都来源于一个流动的金库,这就是保险和优惠券。”[1]巴菲特在当时利用这些资金分别买入了华盛顿邮报、盖可保险、大都会/ABC、通用食品、联众集团、奥美国际、联合出版以及喜诗糖果和水牛城晚报等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后来为伯克希尔净值的快速增长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巴菲特教导我们,一个真正的企业投资人应当忘记股票价格的短期变化,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公司的经营层面;即使你的目标是获取资本买入与卖出的差价,也应当以5~10年为一个周期来规划你的投资。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如果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短期市场表现来评估巴菲特或其阵营中的其他投资者某项投资或某段时期的好与坏、对与错、行与不行,我们将会一而再地重蹈覆辙。
    3.除了在其每年一度的致股东的信的开头都会提醒投资者过去的辉煌可能不再外,巴菲特还曾清楚地谈到了“今不如昔”的具体原因:“现在我们股东权益的资金规模已高达74亿美元,所以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可能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继续维持高成长。而随着伯克希尔公司的不断成长,世上所存的可以大幅影响本公司表现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当我们操作的资金只有2000万美元的时候,一项获利100万美元的投资就可以使得我们的年报酬率增加5%,但时至今日,我们却要有3.7亿美元的获利(要是以税前利润计算的话,则要5.5亿美元)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而要一口气赚3.7亿美元,比起一次赚100万美元的难度可是高多了。”(巴菲特1991年致股东的信)
    4.巴菲特曾教导学生:“当你们离开学校后,可以做一张印有20个圈的卡片。每次你们做完一个投资决策时,就在其中一个圈上打一个洞。那些打洞较少的人将会变得很富有。原因在于,如果你总能为大的想法而节省的话,你永远不会打光所有的20个洞。”这里的“卡片打洞”思想,与他在数十年里一直致力于为伯克希尔公司寻找“超级明星”、寻找“伟大公司”、寻找“大生意”,找到后就“下重注”的投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5.首先,“能力边界”将有助于解决股票估值中的“确定性”问题,而高确定性是巴菲特在评估股票投资价值时一直坚持的一个重要准则。其内在的道理是:就一家企业的长期现金流量(内在价值)而言,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排列多少个“0”都可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当投资者面对一家自己不了解其产品、产业及长期经济前景的上市公司时,如何确定它的内在价值?如果不能确定其内在价值,又将如何评估它的投资价值?尽管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但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志在博取短期差价而非积累长期回报,便经常对它视而不见。
    6.其次,“能力边界” 有助于解决买入股票后的 “定期体检”问题。所谓定期体检,是指对已经买入的股票,按照既定标准(商业模式、护城河、利润边际、资本回报、债务杠杆等) 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企业的基本情况是否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我们买入的是一家产业环境变化很快的公司的股票,则后续的、对企业的持续追踪或定期体检恐怕就很难被有效实施。对于一些技术类企业,说不定买入其股票后,一觉醒来,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7.(1)投资者一定要买入自己能够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否则,你的估值就会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如果估值不确定,你又如何进行价值投资? (2)市场上有许多“虚胖”和“虚瘦”的公司,投资者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个前提就是你要“懂”这家公司。 (3)如果你只关注和投资自己所能了解的公司,相比于那些不知道自己投资边界在何处的人,你将变得更加富有。
    8.递延税负给我国投资者的启示在于: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股票投资中的“摩擦成本”,因为从长期来看,摩擦成本对我们投资总回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奥马哈之雾》片段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yg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