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哈之雾》片段8

作者: 白夜书摘 | 来源:发表于2021-06-27 08:03 被阅读0次
    1.首先,在一般投资者和巴菲特之间确实存在巨大的资金规模上的差异(越到伯克希尔的经营后期越是如此),而后者在是否需要经常更换“沟槽里的猪”这个问题上,也确实比前者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与腾挪空间。其次,巴菲特也确实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过:他的投资前期因为“主意比钱多”,因此需要经常审视投资组合,以便能随时调入更优秀的股票。而后期由于“钱比主意多”,审视的频率就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再次,即使仅在我们身边的朋友圈内,就有不少人有经常性清理“沟槽里的猪”的偏好与习惯,而这样做的逻辑在他们看来几乎不容置疑。最后,巴菲特对某些股票数十年的坚守,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更不是一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
    2.云南白药和贵州茅台的企业管理水准在我国也当属优秀之列,这点毋庸置疑。只是当我们把它们作为应对“荒岛挑战”的首选和次选目标时,首先或主要看中的应该不是它的管理,而是它难以撼动的“市场特许”地位:(1)被人需要。(2)不可替代。(3)定价权(三条标准均取自巴菲特)。而正是由于其在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积累下来的这种“市场特许”地位,再辅助以出色的管理,才能实现上表中的财务结果:低负债水平下的持续高资本回报率。
    3.巴菲特在1989年致股东的信中首次提出了他的“划船”理论:“从个人的经验与观察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一项优异的纪录背后(从投资报酬率的角度来衡量),你划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更胜于你怎样去划这条船(虽然一家公司的好或坏、努力与才能也很重要)。几年前我曾说当一个以管理著名的专家遇到一家不具前景的公司时,通常是后者战胜前者。如今我的看法一点儿也不变。当你遇到一艘总是会漏水的破船时,与其不断白费力气地去修补漏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面。”
    4.巴菲特的“划船”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简单而深刻的。尽管在现实中,好的船通常都会伴随着一个过于好的售价,但我们可以等待,等待市场犯错时再伺机买入。而这也正是巴菲特数十年操作实践的真实写照。当然,有冒险精神的投资者也可以去选择那些可能有“转机”甚至是重大转机的黑马股票,但你最好也能同时记住巴菲特曾经的悔恨不已:“过去我是白雪公主,如今我却四处漂流……”(巴菲特1989年致股东的信)
    5.周末闲来无事,访问一个股票论坛,看到一个论坛资深网友关于巴菲特投资思想的观点:“我们看到的巴菲特组合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认为这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投资三年以上的那22只股票可能是从数十次甚至是上百次试探性投资中进行选择的结果。这个选择过程才是巴菲特思想的关键之处,可惜我们对此知之甚少。因此我认为,巴菲特思想的核心在于选择过程的分析而不是最终结果的启示”。
    6.早在1981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就已经为我们揭示了他的“二次筛选”过程:“我们发现很容易从股票市场上买到一些符合我们投资标准的公司,尽管我们从未打算自己去经营这些公司,但我们的确想要从这些公司身上获利,而我们也预期这些公司的未分配盈余将会百分之百地回报给伯克希尔公司及其股东。
    若最后没有,可能是出了以下差错:(1)我们所指派的经营阶层有问题。(2)公司的前景有问题。(3)我们付的价格有问题。而事实上,我们在买进具有控制权或不具有控制权的股权时,皆曾犯了许多错误,其中以第二类误判的情况最常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奥马哈之雾》片段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ng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