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扬歌刘长志
大学时期,我写过一本小册子,那是我对时空、意识等方面的哲思心得。我认为,我们指挥视听言动的意识都是客观事物的时空变化在大脑的反映。没有时间感就没有空间感,没有空间感就没有时间感,时空两者同为一体,不可分割。
我们在无数次的实践过程中,一切事物都在大脑细胞中,以某种物质形式储存,并形成意识。我为此假设,身外的所有物体多在大脑中有同样的物象构建,这好比电子墨水的阅读器,电位一旦改变,屏幕就重新构建,此后虽然停电了,但构象依然存在。这种构建速度为光速,构建关系的固化就是记忆,与反复刺激和记录有关。
在此基础上,结合近一年来的心学学习体会,我能否做如下的推导:我们的大脑好比一台电脑,出厂时就先天预设成为一种构象状态,这种初始状态先天而能、不学而知、能分辨是非善恶,这种初始构象就是所谓的良知。良知与生俱来,一直到死,不增不减。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绝对存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更是人们正常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宰,良知是不同的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共同价值标准。与此同时,由于我们的肉体物质性,是DNA的生物载体,DNA为了代代延续且逃脱大自然的淘汰,就驱使每个人都要有自我保存的本能。为此,随着人们的年龄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的丰富,大脑就会不断掺杂一些后天的构象,除了性格、情绪、欲望、知识之外,还包括过度的欲望,即私欲。这些后天构象攀附在先天构象上,甚者私欲蒙蔽了良知,以致于良知的主宰地位变得式微。
良知好比火焰四射的光体,私欲好比乌云红尘,后者影响了个人正常的言行举止,推而广之影响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扰乱了个人心性和周遭世界的本然秩序。
儒释道、阳明心学乃至一切哲学,就是致力于正其不正以归其正,让心体和周遭世界以本然秩序恢复本然状态。我理解的阳明心学,就是要在一切实践过程中通过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自觉自律方法,把私心私欲揪出来格除掉,让心体回归光明本然状态,即意诚心正,良知逐渐回归主宰地位。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高扬良知的主体地位,以天下万物为一体,力求恢复周遭社会本然秩序,这是我们的先天使命。这种事上磨练和天下一体同仁之实践相互作用,会逐步实现个人意识构象中和秩序和周遭社会礼乐秩序的统一,这就是圣人所追求的境界。此外,大脑私欲构象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因此戒慎恐惧、格物致知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有须臾偏废。以上的体会,我姑且总结为“大脑良知意识构象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