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经典
从医学认知角度看阳明心学

从医学认知角度看阳明心学

作者: 汶水国学院07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0:15 被阅读0次

原创:扬歌刘长志

大学时期,我写过一本小册子,那是我对时空、意识等方面的哲思心得。我认为,我们指挥视听言动的意识都是客观事物的时空变化在大脑的反映。没有时间感就没有空间感,没有空间感就没有时间感,时空两者同为一体,不可分割。

我们在无数次的实践过程中,一切事物都在大脑细胞中,以某种物质形式储存,并形成意识。我为此假设,身外的所有物体多在大脑中有同样的物象构建,这好比电子墨水的阅读器,电位一旦改变,屏幕就重新构建,此后虽然停电了,但构象依然存在。这种构建速度为光速,构建关系的固化就是记忆,与反复刺激和记录有关。

在此基础上,结合近一年来的心学学习体会,我能否做如下的推导:我们的大脑好比一台电脑,出厂时就先天预设成为一种构象状态,这种初始状态先天而能、不学而知、能分辨是非善恶,这种初始构象就是所谓的良知。良知与生俱来,一直到死,不增不减。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绝对存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更是人们正常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宰,良知是不同的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共同价值标准。与此同时,由于我们的肉体物质性,是DNA的生物载体,DNA为了代代延续且逃脱大自然的淘汰,就驱使每个人都要有自我保存的本能。为此,随着人们的年龄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的丰富,大脑就会不断掺杂一些后天的构象,除了性格、情绪、欲望、知识之外,还包括过度的欲望,即私欲。这些后天构象攀附在先天构象上,甚者私欲蒙蔽了良知,以致于良知的主宰地位变得式微。

良知好比火焰四射的光体,私欲好比乌云红尘,后者影响了个人正常的言行举止,推而广之影响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扰乱了个人心性和周遭世界的本然秩序。

儒释道、阳明心学乃至一切哲学,就是致力于正其不正以归其正,让心体和周遭世界以本然秩序恢复本然状态。我理解的阳明心学,就是要在一切实践过程中通过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自觉自律方法,把私心私欲揪出来格除掉,让心体回归光明本然状态,即意诚心正,良知逐渐回归主宰地位。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高扬良知的主体地位,以天下万物为一体,力求恢复周遭社会本然秩序,这是我们的先天使命。这种事上磨练和天下一体同仁之实践相互作用,会逐步实现个人意识构象中和秩序和周遭社会礼乐秩序的统一,这就是圣人所追求的境界。此外,大脑私欲构象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因此戒慎恐惧、格物致知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有须臾偏废。以上的体会,我姑且总结为“大脑良知意识构象论”。

相关文章

  • 从医学认知角度看阳明心学

    原创:扬歌刘长志 大学时期,我写过一本小册子,那是我对时空、意识等方面的哲思心得。我认为,我们指挥视听言动的意识都...

  • 知行合一

    今晚学习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第四章。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从“同步”的角度看“知行合一”:“...

  • 《阳明心学》是本土的心理学

    阳明心学从大的范畴说是哲学。从小的范畴来说是心理学。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学习王阳明的心学。 说清楚王阳明的心...

  • 从阳明心学看《活法》

    稻盛和夫的《活法》。 这本书如果说鸡汤,也确实鸡汤。如果说有料,也确实有料。因为稻盛和夫的思想,与王阳明的如出一辙...

  • 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一:心即理

    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一: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从认识论角度理解,王阳明认为人心就像镜子,...

  • 知行合一王明阳

    《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从心学的角度讲述王阳明先生的一生,在阳明先生的年代,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

  • 从王阳明心学看交易心理

    第四期交易心理的课程有提到王阳明心学,忽然想起以前也买过一本《知行合一 王阳明》,就翻出来重新浏览了一遍,发现有些...

  • 致良知格物班功课32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从与阳明先生同频共振开始。学习阳明心学已经半年多了,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是循...

  • 财富自由之路part1

    改变认知都两招 认知的高度决定我们看世界的角度,看人的角度,看金钱的角度。 改变认知,是改变思考的思维方式。 从别...

  • 阳明心学,可以学学

    心学非王阳明独创,最早可见于孟子的学说。从这一点来看,阳明心学在根上是儒家的,故而又被成为新儒学。 阳明心学也吸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医学认知角度看阳明心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zk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