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明月清风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陪女儿去图书馆借书,我不确定该借哪一本,便信手翻阅,看到一本《千字文》崭新亮丽,拿起随便一翻。
这一翻,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我刚好翻到了《百鸟朝凤图背后的传说》这个故事,故事讲了勤劳善良的凤凰怎样得到百鸟衣,成为百鸟之王。
这个故事让我猛然想起:老家客厅墙上贴着一幅《百鸟朝凤》图。父亲经常指着图画,给我讲这个故事,并且每次都意味深长地讲凤凰的勤劳。
捧着《千字文》,我一口气读下来。原来,里面的好多故事老父亲都讲过:《虚心求教的华佗》《宰相肚子能撑船》《楚庄王一鸣惊人》《寒食节的传说》……
读着读着,老父亲的面影浮现在眼前,说话声亦萦绕在耳边,仿佛又回到了儿时那些美好的冬日夜晚。
记忆中,儿时的冬夜特别长,特别冷,又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家里唯一的热乎地方就是大炕。
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就围坐在大炕上听父亲讲故事:《三国演义》《杨门女将》《五女拜寿》……很多,很多。父亲讲得眉飞色舞,我听得如醉如痴。
这是我受到的最早的启蒙教育,开启了我学习知识的大门,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忠义、坚强、勇敢和智慧。
父亲曾经说:“活到老,学到老。梁灏八十三岁中状元(一个民间传说)。”父亲讲过很多这样有趣而有料的典故。
父亲讲故事,不仅仅局限在围坐大炕上,生活中,父亲随时讲故事,让我在听故事中慢慢领悟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夏日连续阴雨天,我的书返潮长毛了,天晴后,我搬到院子月台上晾晒。
父亲坐在月台一角,笑呵呵地摸着肚皮说:“我晒晒肚皮。”
我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晒肚皮啊?”
父亲风趣地说:“我的书在肚子里啊。”
我好奇地问:“书怎么会在肚子里呢?”
于是,父亲给我讲了郝隆的故事:
以前,农历七月初七,家家有晒东西的习俗,妇女们晒衣,文人们晒书。有一年这天,大家都在晾晒东西,郝隆却跑到太阳底下平躺下,人家问他干什么,他回答:“我晒书”。在郝隆看来,书都装在肚子里,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郝隆才高八斗,满腹诗书。古人做事是何等洒脱幽默啊!父亲的幽默堪比郝隆。
父亲的故事逗乐了我,也间接地告诉我,把知识装进肚子里,才算真正成了自己的东西。此后,我更加刻苦学习,不敢有半点懈怠。
其实,父亲并不识字,他的故事都是听来的。
父亲小时候,村子里经常来走街串巷的说书人,父亲给我们讲的故事,其中一部分就是听说书人讲的;还有一部分是建国后,得益于中央广播的每日一播。
父亲记忆力出奇得好,他能把听过的故事复述出来,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讲得特别生动感人,我百听不厌。
家境贫寒的父亲没上过学,深知没有文化的苦,便竭尽所能供应我们姐妹上学。
然而,我们家的情况有点特殊。
父亲十三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在农村家家忍饥挨饿,父亲作为长子,硬是靠着吃苦耐劳和对亲人深深的爱,支撑起了风雨飘摇的这个家。
年复一年,父亲张罗完比自己小七岁、九岁的叔叔姑姑结婚后,自己却成了近三十岁的大龄青年。本村的姥爷见父亲孝顺敦厚勤劳,便将唯一的女儿嫁给他。
很多人说,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爸爸妈妈爱宝宝。我们家就是这个样子,父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暖意融融的家。
父母共养育了我们姐妹六人,两个劳动力要喂饱八张嘴,还要赡养奶奶、姥爷,在那个生产队挣工分的年代,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坚强勤劳的父亲硬是顶住了生活所有的不顺与艰辛。尽管日子过得很艰难,但父亲坚决供应我们姐妹六个上学。
同时供六个孩子上学,还都是女孩子,在那个重男轻女、劳动力匮乏的年代,没少招惹村里人耻笑。但父亲不改初衷,经常鼓励我们勤奋学习,他说只要勤奋就一定有出息。
不负父望,我们姐妹五个考上学来到城市工作,“一门五学子”,被乡亲们相互传颂,更是老父亲一生的骄傲。
而今,父亲虽已病逝多年,但仿佛感觉他从来没有离开我,因为父亲已经把他勤劳拼搏,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通过一个个故事渗透到我的血液,镌刻在我的灵魂深处。
偶有懈怠,总会浮现出父亲“晒晒肚皮”的风趣景象,于是,我赶紧埋头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