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状元村的传说

作者: 若冰_68765 | 来源:发表于2022-12-20 06:0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我的故乡山东省临沂市某县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状元村——刘家堡,这个村里的村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姓刘。

    传说这个村的刘姓村民近千年来就缕缕有人考取状元、榜眼、探花,秀才、举人更不胜枚举。因而这个村一直被称作“状元村”,至于这个雅称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无人知道,应该是历史久远了。

    最近几十年,这个村的“学霸”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

    据一个资料显示,恢复高考后,这个仅有1800多人口的村子里,已经走出了17名博士、22名硕士和100多名大学生,现在人们又给这个村一个新的名字——“学霸村”。

    这个村子里面有一条全是刘姓村民居住的小巷,这条巷子仅68米长,但就在这条仅68米长的巷子里,这几年就走出了7位博士、4位硕士,因此村里将该巷命名为“博士巷”。

    这个村之所以成为“状元村”“学霸村”,与这个村“崇文尚学”的民风不可分,据说这个村里的村民都崇尚祖先留下的古训:不攀比金钱,要比较孩子的学问,在培养孩子学习上要做到“父供子,兄顾弟,崇文尚学,志存高远,奋发进取,永不自满”。

    这个状元村的产生与这个村的村民崇尚祖先的古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代一代人努力的结果,但其中还有一个流传于世的故事,或许从某些方面印证了一个人的善举、善心会荫及子孙的说法。

    传说好久好久以前,有一刘姓男子刘善,带着老母亲及妻子儿女逃荒来到现在的“状元村”附近只有几十户人家的一个村子里安了家,初来乍到,刘善借住在一户人家的草棚里,这个村里的村民都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一帮助。

    刘善一家也是非常纯朴善良的人家,十分感恩村民给他们的帮助,与邻里之间相处非常融洽。

    刘善及妻子非常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同样对村里的老人也非常尊敬,后来生活慢慢好起来后,家里做什么差样的好饭,一定会送一些给邻里的老人。

    刘善一家和村民一样以农耕为生,但刘善还有给牲畜治病的手艺,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兽医,当时十里八村的村民谁家有牲口得病了都来找刘善,刘善每次都会尽心尽力,但他从不收村民的银子,有时候村民十分过意不去,就给他那些稻米,蔬菜什么的。

    刘善一家在这里就这么一直生活,后来家境好了一些,他就买了几亩地,在那里盖了几间草房,把家搬到那里,从此在这里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几百年过去了,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小村子,就是现在的刘家堡。

    虽然刘善的后人逐渐增多,但是他们都一直传承着祖先孝道、善良的基因,就连刘善的“兽医”技术也一直被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有一年夏天,刘家堡的庄主刘仁遇到了一件非常离奇的事。刘仁一直习惯早睡早起,一方面督促儿女读功课,再就是习惯性的每天围着村子转一圈。

    这天,天刚蒙蒙亮,村子里还一片安静,刘仁又早早的起来了,可当他开开大门之后,突然发现门口有一只火红的大狐狸,这狐狸发现他开门之后立刻两条后腿着地成站立状,两只前爪相抱成行礼状,不停的给刘仁庄主行礼,而且眼神凄迷,似乎非常悲伤、着急。

    庄主刘仁看到这一幕非常惊奇,他不明白这只大狐狸为什么会早早地来到他家门口,更不知道它为何给他作揖行礼。

    可能那时候的人还是比较唯心的,刘仁也不例外,他突然想起是不是狐狸有求于我。于是他就对着狐狸说,你是不是有事需要我帮忙,如果是,你就抓一下我的裤腿,如果需要我跟你去,你就前面带路。

    他说完这些话,狐狸似乎听懂了,赶紧放下作揖状的前爪,伸出一个爪抓住刘仁庄主的裤脚一下,然后转过头就要走。

    刘仁庄主明白可能是狐狸有求于他,于是他就习惯性地带上一些兽医用的工具及药物跟在狐狸后面走。

    走了大约现在时间的二十分钟把,狐狸把他带到了一处丘陵处的树林前。

    抬眼望去,这片树林很大,可能正是盛夏季节的缘故,树林里树木十分茂密,地面上也是杂草丛生,因而整个树林密不透风,因为是早晨的缘故,树林里还黑乎乎的,有点儿阴森。

    这时狐狸回头看看刘仁,然后钻进树林,刘仁也跟进去,他一边扒拉着树枝一面往前走,走到树林深处的一个石坎旁边,狐狸停住了,这时刘庄主又看见了另一只红狐狸正在石坎旁边向这边望,看见他和那只红狐狸的到来,立即跑过来,眼里似乎充满感激和希望。

    两只狐狸带他来到石坎后边,他发现这里有一个洞口,洞口还有一些树枝做隐蔽,一只狐狸从洞口钻进去,刘庄主用手扒拉一下那些树枝,他发现这个洞口原来很大,洞里面的面积也很大,足能容下两三个人,于是刘庄主就进入到洞里。

    他看见洞里虽然铺着很多干的杂草,但是洞里很干净。他突然发现靠洞里面的干草上躺着一只小狐狸,毛色也是红的,但是不像那两只大狐狸那么火红,这只小狐狸躺在草铺上一动不动,身旁的草上似乎还有血迹。

    刘庄主借着洞外射进来的光仔细一看,原来小狐狸真的受伤了,伤在了肚子上,肚子靠后的位置上还有一只短箭插在上面,这种短箭就是这里地方的猎户打猎专用的,他一看就明白了,小狐狸是被猎人打中,带着箭跑回来的,现在已经奄奄一息了。

    刘庄主小心翼翼地取出这只箭,又做了一些检查,好在这只箭没有伤到小狐狸的内脏。

    刘庄主给小狐狸上了祖传的金疮药,又给小狐狸进行了包扎,处理完毕,他又对着两只大狐狸说,你们的孩子没事了,过一会儿就会苏醒,明天我还来给换药。两只大狐狸好像听懂了他的话,连连给他作揖行礼。

    第二天,刘庄主又早早起来去给小狐狸换药,来到之后发现小狐狸好多了,虽然还是趴在那里,但是精神头好多了,已经可能进食了。

    往后的第四天,第七天,刘庄主又来给小狐狸换了两次药。

    许是动物的自愈能力特别强,到第七天的时候,小狐狸已经恢复如初,换完药之后,两只大狐狸和那只小狐狸三个一起向刘庄主作揖行礼。

    刘庄主又对它们说,你们的孩子已经好了,没事了,往回不用换药了,我也不来了,但是我也不会说出这件事,不会说出你们的家的所在,放心吧。

    说完,刘庄主就往回走,三只狐狸一直把刘庄主送到树林边,一直望着刘庄主走远,一直到看不见。

    刘庄主给狐狸疗伤的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就连家里人他都没告诉,一则他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无足挂齿,人和动物一样,生命都是宝贵的,人有难要帮,动物有难也要救;二则他怕事情传出去,有别有用心的人对狐狸一家不利,所以就象他对狐狸一家承诺的那样,他一直保守这个秘密。

    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有一天晚上,刘庄主在油灯下陪着两个孩子读《三字经》,孩子读一会儿,他就给孩子大体讲讲,孩子读了一会他就觉得自己困了,于是就对两个孩子说,今天就读到这里,回屋睡觉吧,说完他也回自己屋子休息。

    躺到床上不一会他就睡着了,迷迷糊糊的时候,他就感觉床前站了一个人,是一个中年男子,长的眉清目秀的,很英俊,但眉宇间有一点媚像,这与这个中年男子英俊的外表有些违和。

    他正在端详这男子的外貌,就见男子对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然后说,非常感谢恩公对小儿的救命之恩,在下无以回报,但是以后恩公如遇困难,在下当在所不辞地倾尽所有帮助恩公,在此,在下给恩公行个礼,再次感谢恩公,告辞了,说完那个男子又给刘庄主行了一个礼,然后转身就离开了。

    刘庄主一惊,迷迷糊糊的醒了,眼前哪有什么男子,他自己寻思,这就是一个奇怪的梦,我倒是救过不是家畜家禽,什么时候救过别人家的孩子呀,我也没那本事!

    刘庄主全然就当这是一个梦,也没放在心上。

    几年之后,刘庄主这个地方遭遇了百年未有的大旱,连续三年大旱,地里庄稼颗粒无收,这给以农耕为主的庄稼人一致命打击,每家每户的余粮已经消耗殆尽了,官府的赈灾粮更是杯水车薪,连半饱都保证不了,很多人家背井离乡去外地逃荒,饿死人的事在各村也是经常发生。

    刘庄主一家虽然一向善于持家,平日里就精打细算,日子还算比较殷实,但这三年的颗粒无收,加上他们对邻里的接济,他家也早已没有一粒米可以下锅了,小孙子因为妈妈饥饿,没有奶水可吃,饿得天天大哭不止。

    一天夜里,刘庄主又被住在偏房里的儿子家里小孙子的啼哭声惊醒,他摸黑坐在床上长吁短叹,想不出好办法,实在不行就带着一家老小去他乡讨饭吧,刘庄主这么想着。

    正在发愁之际,他听到门吱呀一声响,影影绰绰看见一个人影进来,他非常纳闷,这半夜三更的是谁呀?

    这个人影来到床前开口说,恩公,很多年前恩公救了小儿,现在在下已修道成仙,有能力救助恩公,请恩公马上置一瓮于下房,明天就可以有粮食吃了,一定一定。

    刘庄主定睛看时那个人影就没有了,他觉得可能是饿的出现幻觉,后来他又睡下之时,迷迷糊糊又出现两次这个情况。

    刘庄主想到刚才那个人说的救他小儿之事,又联想起很多年前那个梦境,梦中男子也是说救过“他小儿”,他猛然觉得是不是他救的那个小狐狸?

    也许是“有病乱投医”吧,刘庄主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仓房拿了一个瓮放进下房。

    第二天早晨,刘庄主早早来到下房,一看瓮里竟然装满了白花花的大米,他赶紧取出一碗喊起妻子煮粥,一家人吃了很长时间来的最香的一顿饭。

    吃过早饭后,刘庄主吩咐妻子、儿子、儿媳拿碗给邻里每家送一碗米救急,但一定不要说出米的来历,就是告诉大家只管吃,不用感谢他们,更不用问米的来历。

    放在下房里的那只瓮,瓮口小小的,只能伸进一只碗往外舀米,但奇怪的事,这个瓮里的米无论取出多少碗,里面的米都不见少。

    就这样,刘家堡的村民每天每户都能分到一碗米来度饥荒,大家也是心照不宣,各家各户只是心存感激,但按照庄主的嘱咐从不询问米的来源。

    时间久了,外面村里的人也来求米,刘庄主是有求必应,但还是每家每天就给一碗米,够度饥荒就行。

    后来有人建议刘庄主卖米,刘庄主坚决反对。

    就这样,刘庄主用这一瓮米救了全村的村民,虽然一碗米不能让每家每户有平时那种富足的生活,但至少没有饿死。

    转过年来,久旱的甘霖终于降下,农人们又可能自给自足了。但刘庄主家的那瓮里米依旧满满的,但是他们一家包括乡邻也再也没有用那一瓮米。刘庄主也是在这瓮米旁边设了香案,初一十五的都烧香祭拜,感激上仙的救命之恩。

    从那以后,刘家堡再没有遭遇过什么灾害,但这个村又有了新的变化。

    就是孩子们都勤奋好学,刘庄主那个当年饿得啼哭的小孙子经过逐级考试考取了状元。

    后来在外地为官,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清官,受到当时民众的爱戴。

    后来,刘庄主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还是以前出现的那个男主,男子说,恩公的救命之恩在下没世不忘,以后,在下将尽力辅助您的优秀的后代子孙及第。

    刘庄主经历了这些事之后,他确定就是他所救的小狐狸的家长,就是那只火红的大狐狸帮助了他。所以,他设立牌位供奉,就要求子孙不要忘记这件事。

    刘庄主非常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为自己的善良荫及子孙而高兴。他寿终正寝之前留下遗嘱,作为刘家堡后代子孙的家训,就是:勤勉,善良,乐于助人。

    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到:父供子,兄顾弟,崇文尚学,志存高远,奋发进取,永不自满。

    自此以后,刘家堡的后代子孙就经常有优秀的童生经过层层考试进入状元,榜眼,探花级别,也出来好多州府县级官员。

    这个村的村民自古至今,不管是务农、经商,还是为官,一直到秉承“勤勉、善良,乐于助人”的祖训。

    一直到今日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刘家堡的民风依旧纯朴,堡子里的乡民都还保持着“勤勉,善良,乐于助人”的祖上遗风。

    村民们各家家庭和睦,邻里友善,大家从不攀比金钱富贵,都在比谁家孩子学习好,谁家又出来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

    这个延续近千年的“状元村”,现在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学霸村”。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虽然是个传说,但也从某一侧面反应了人们向善的心理,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间故事|状元村的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je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