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岁小儿,平时我们上班,都是爷爷奶奶帮忙照看。最近的天气忽冷忽热,孩子衣服增增减减,非常容易感冒。孩子奶奶是热性体质,我们一年过四季,她只过两季。冷了穿上羽绒服,热了直接一脱就剩一件秋衣。
这个季节里,她每天都在羽绒服和秋衣之间不断切换,所以对于孩子该穿多少她经常拿不准。有的时候,孩子热的后背都湿透了,她老人家还说孩子冷,给又加了件外套。有的时候孩子冻的嘴唇都发紫了,她还怕孩子热,非要再脱掉一件。
一日早晨,出门上班前,和往常一样,我交代奶奶今天孩子该穿什么衣服,要不时的摸摸孩子看看冷不冷,热不热。他奶奶还一贯坚持自己的意见。说着说着,我们两就起了争执,声音也大了起来。正当我们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在一旁吃饭的儿子,突然大喊了一声:“妈妈,你不要说话了”。
那一刻,我被儿子的话震惊了,气氛瞬间凝固。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老人说话态度要谦和,更不该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以前常听人家说“你当我三岁小孩啊,那么好骗”,事实发现,三岁的孩子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能力了。
今天儿子给我上了一课。不禁让我想起一只木碗的故事来。
故事讲的是有个老人,人老眼花,双手经常不停发抖,吃饭是饭和菜汤撒的到处都是,他的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有次,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破口大骂,她把老人赶到灶台后的角落里吃饭。只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经常一个人躲在在灶后的角落偷偷流眼泪。
有一天,老人颤抖的手又把瓦盆打碎了。儿媳妇很是气恼,就用木头给他做了个碗。老人四岁的孙子看在眼里,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一起。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开始做木碗。孩子母亲很是奇怪,问他做木碗干什么。 孩子不紧不慢的答道“留着以后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啊”。
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好像明白了什么,突然哭了起来。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把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慢慢地,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大教育家孔子在2500年前说的话。这句话的本意是,如果管理人员本身品行端正,那么即便不发号施令,他人也会以其为榜样去做;但如果其本身品行不端正,即便是强硬地命令他人,他人也不会听从。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用于教育孩子,也同样是这样的道理。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没有带说明书,究竟如何教育,并没有统一的版本,都是在各位家长的不断摸索中前进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一生都将受到父母对其的全部教育和影响,不管是直接的和间接的,有意的无意的。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家长为自己孩子的不听话、不懂事、没礼貌、小气、不感恩……而唉声叹气,向别人诉苦。临了,总会说“我怎么生了这么个孩子啊,你看谁谁家的孩子,生来就这么乖巧、懂事、好学”,更有甚者还会感叹命运的不公。
试问,经常抱怨的父母们,有没有从自身去找过原因?孩子出现以上总总行为,都是你的反射。你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学着你来做。同样,孩子又是你的一面反光镜,你又会在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可正面也可负面,就看我们如何去对待。
如果家庭充满阳光,那么,这个家庭里的孩子也必总有阳光相伴。一个总是争吵不断的家庭,孩子也会耳濡目染。你对家人、对朋友、对亲戚,甚至陌生人恶语相加,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对你恶语相加的。
孩子的教育,永远没有止境。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的二次蜕变。
今天,我们在一边抱怨原生家庭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如何根深蒂固,又很难弥补的时候;一边又在主导并创造着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那么,你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之前,自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
韩大爷读写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