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友孙卫东

作者: 卫东心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14:21 被阅读231次
    图左孙卫东 图右作者

    文/李玉琪

    我选择并交往的朋友本来就不多,能够让我称得上是知心朋友的人就更少了。但我毫不犹豫地称孙卫东为知心朋友。他同时也是让我十分敬佩的兄长,我退休后又开始服气地称他为孙老师。

    01

    孙卫东1948年1月3日生于津门,河北区金家窑大街余庆里17号是他的落生地。他年长我5岁零8个月。我认为偶然和必然有着一定的因缘关系。他生于此,而我从部队复原后走进公安队伍,第一步是来到金家窑派出所,从事户籍民警工作近10年。据孙卫东讲,他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他家上辈人就住在这里。

    这里有座落在海河畔的望海楼天主教堂,以及远近闻名的清真寺,和红桥区三岔河口、南开区古文化街隔河相望,曾居住过不少文化名人,如大书法篆刻家冯星伯、张牧石,著名快板家、相声演员王凤山等。

    特别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所在的警员较少的金家窑派出所还出了个全国公安二级英模李新建。当年李新建只是个普通户籍民警,但其爱民敬岗的事迹在这里家喻户晓,后来他当了领导被评为任长霞式的优秀公安局长。可以说这里是块地灵人杰的祥和之地。

    孙卫东父母的老宅,在院里三户人家中,居于正房。他父亲孙富良1895年11月出生,曾是地处这里的天津市第三发电厂的退休工人,1972年9月16日因患喷门癌病故;母亲张桂珍1917年10月出生,因长年体弱,没参加工作,一直在家料理家务,1976年8月27日因心脏病去世。

    他的父母生育7个子女,大哥孙刚义解放前夕因患伤寒病逝;二哥孙长义现已86岁,是发电一厂退休干部;三哥孙如意曾是天津机务段火车司机,2018年2月11日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82岁。他四姐孙学敏现年79岁,是退休医生;他五姐在幼年时和他同时出麻疹,因体质较他弱而夭折;他上边还有一个哥哥,因养不起,刚落生就送人了。他排行最小。

    在孙卫东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最深的印记,是父亲一人养活全家九口人,生活贫穷。他听母亲讲,母亲婚前身体状况就不好,他姥爷对未来的女婿很知底儿,对女儿说:“你要嫁的这个男人,老实巴交,诚实厚道,会疼爱你一辈子的。”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真的验证了姥爷的话,他的父母相敬相爱,白头到老。

    孙卫东的二哥九岁到天津中山制铁所当童工,解放后进了发电厂,当了干部。1956年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荣幸地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四姐中专文化,最初在卫生院做护理工作,后来自学成才,成为内科主治医师。

    他和三哥的感情最好,三哥病逝时,孙卫东在他的《卫东随笔》中,以“三哥,您一路走好!”为题深情地写道:“2018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将是我永远忘不了的日子。这天晚上七点多钟,三哥在洗澡后突发心脏病,驾鹤西行。

    哥哥就像一颗流星划过浩瀚的宇宙,就像一道闪电劈开天地浑一的乾坤,只这么一眨眼,就不见了。

    流星划过宇宙会留下碎碎的星影,闪电劈开乾坤会照亮瞬间天地。哥哥的童年,只有饥饿;哥哥的少年,只有顽皮;哥哥的青年,只有辛苦;哥哥的中年,只有重负……后来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日子好过了,有了欢乐的笑声,并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哥哥大我十几岁,我在哥哥的宠爱下慢慢长大,他耐心教我生活中的常识,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他教会我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世上的人和事,对我的人生有重大影响。

    梦里,我又见到了我的哥哥,他依然那么亲切,感觉还那么熟悉……他一直微笑着目光里满是鼓励,我伸出双手想要挽留,他却转身离去,我追呀追,可总有段距离。惊醒后,枕头再次被泪水打湿。

    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那是故事,只有降临到自己头上才知道悲伤的真正含义。我还有不少的话要说,可真的写不下去,泪水打湿了键盘,淹没了回忆,仿佛又看到了哥哥,他不曾远去,可是我没有办法找到他,找来找去,找来找去,原来藏在了我的记忆里。

    哥哥走完了他八十二年的人生,一个生命已消逝,天上又有一颗星星升起,哥哥那颗一定是很亮很亮的,我会在寂静的夜空下为哥哥祈祷,每祈祷一次,就会有一朵美丽的花落在哥哥手里,我不停的祈祷,不停的祈祷……等哥哥攒到足够的花朵,就可以建造一个小小的花园,陪伴在哥哥身边,哥哥就不再寂寞,不再孤单……哥哥安息吧!”

    手足之情,在亲情中排前三位。82岁已经是高寿了,现如今中国男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这个年龄高度,谁都希望自己的亲人、所敬重的人永远活着,那就把这份思念永远珍藏在心中吧。

    02

    一个人从小到大,所就读的学校,文化层次,可以说影响其一生。历史上有名的扶轮小学(铁路一小),是他的启蒙学校;在建校历史较长的48中学读的初中,1965年9月1日,考入高中时,走进天津30中学校园。

    孙卫东高中刚上了一年,“文革”就开始了。他参加了“大串连”活动,毛主席在北京第八次、第十一次接见红卫兵,他当时在人山人海的学生队伍中。

    1967年解放军进入孙卫东所在学校“支左”时,让他担任高中连连长,又应一些教师要求,还让他兼任教师连连长。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时,孙卫东报名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但因母亲当时病危而未去成。

    1973年1月,孙卫东由街道按特困分配到河北区房管局当工人,半年后组织上安排他做管理工作,1975年12月转为干部,先后担任保卫和政工干部,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孙卫东工作上一帆风顺。但却如罗大佑唱的一首歌中所言:“被遮住了双眼……”。

    凭孙卫东的文化基础和灵气,如果报名参加“文革”结束后,1977年全国恢复的高考,完全可以考上大学。但是十分遗憾的是,他当时没有这个意识,错过了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机遇。

    1985年初,河北区委组织部为培养后备干部,经与河北区职工大学协商,在该校专门设立了“政史专业”,但入校学习,必须经过全国成人高考,达到录取分数线。

    孙卫东以高于录取分数线70多分的高分考入河北区职工大学,并于1988年7月以优异成绩取得“政史专业”大专毕业证书;同年9月,又在该校参加英语专业大专学习,于1990年7月取得“应用英语专业”大专毕业证书。

    1983年3月,根据天津市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决定,各区房管局进行企事业分设,河北区组建了区房屋建筑工程公司,从房管局分离出来。孙卫东由基层政工岗位调入新组建的河北区房屋建筑工程公司组织科,后来担任组织科长,又根据工作需要兼任党委办公室主任,主持公司组、宣、党办日常工作。

    孙卫东负责的组织人事工作始终处在全区先进行列,他本人也连续多次受到区委的表彰,曾获得“河北区十佳党务工作者”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我国首次设立政工系列职称,同年12月,河北区作为试点评出首批政工师10人,孙卫东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1999年被评为高级政工师,列入《天津市高级政工师名录》。由于工作需要,他在单位一直工作到65周岁。

    孙卫东还有过一段特殊工作经历。“十年动乱”刚刚过去,社会治安急需整治,针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当时从企事业单位借调一批优秀干部到单位所在地公安机关协助工作,他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1981年至1983年这段时间,孙卫东来到公安河北分局预审科,协助民警一起审理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由于他特别喜欢公安工作,努力钻研,很快就熟悉并掌握了相关业务,工作成绩突出,公安机关有意将他转为民警,但他参加例行体检时,因为眼睛高度近视,体检不合格,未被录用,未能从事他所热爱的公安工作。

    03

    男女恋爱结婚,有多钟途径:青梅竹马的玩伴,同学,同事,战友等结为夫妻,是两人相识谈成的,属于比较自由浪漫的;有经人介绍认识,交往一段时间成为伴侣的;还有由家中长辈,特别是父母或有权威的领导,撮合而成的。

    孙卫东从小生长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在他结婚前,传统观念一直较重,是经人介绍谈的恋爱,属于中国成婚最多的一族。

    孙卫东1978年1月 步入婚姻殿堂。妻子孙宝荣和他同年同月生,是一名普通工人。儿子孙心宇,在他们结婚当年12月降生。

    儿子儿媳,大学本科毕业,都有着稳定的工作。孙女孙丽婧现在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上五年级。一提起漂亮、聪颖、懂事的孙女,他这个当爷爷的总是喜形于色,赞不绝口。

    他的小孙女端庄大方,聪明过人,在班里学习名列前茅。刚刚从7月5日学校召开的学生家长上得知,他小孙女这次期末考试:数学100分,英语100分,语文98分,以总分298分的成绩,名列全班第一。从小看大,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孩子。上学下学,孙卫东送孙女乐此不疲,他和全家人都对孙女寄予厚望。

    2018年6月1日,孙卫东在《卫东随笔》中写道:“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一个属于孩子的节日,当父母的只想说一句:‘孩子,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父母应该感谢孩子,谢谢孩子给了我们一次做父母的机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完整,让我们的空虚有所寄托,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父母因为养育子女而学会了爱,真正体会了‘养儿方知父母恩’;而子女赡养父母又学会了如何被爱,这样,人生才真正变得完整。”

    儿子、儿媳及小孙女,对孙卫东老两口很孝敬。儿子每月都给他们1000元生活费,他和妻子的退休费足够用的,但为让下一代懂得感恩,尽赡养老人的义务,才这样做的。

    其实,儿子交的“月钱”最后大都又花在儿子一家人的身上。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亲朋好友都伸出大拇指,并投来羡慕的眼光。

    04

    孙卫东回想过去贫寒的家史,目睹如今的幸福生活,永远不会忘记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在他的心目中有两个最崇敬的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鲁迅。

    他多次通读《毛泽东选集》,有些篇章还做到了精读,特别是背诵毛泽东诗词脱口而出。他特别喜爱鲁迅的杂文,他的写作风格,为人处世,受这两位伟人的影响至深。他爱较真,讲直理,不苟言笑。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暖水瓶”式的人——外冷内热。

    爱好能显示人的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每种有益的爱好会充实人的生活,提升人的情操。

    孙卫东爱好广泛:

    一好旅游。除西藏外,祖国大地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让他遗憾的是,岁月不饶人,现在年纪大了,可能这辈子地处雪域高原、空气稀薄的西藏,是无缘去了。他一直有一个愿望:一旦有机会要去美利坚合众国来一次深度旅游。美国毕竟是当今世界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二好品茶。为了这一嗜好,收藏的紫砂壶就有百余把,还备有瓷壶、铁壶、银壶等器具。他冬季喝熟普或红茶,夏季喝绿茶或白茶,春秋喝“铁观音”或岩茶。

    在烦扰的生活中品茶,品的不仅仅是茶,还有生活之道。品茶是回归宁静的最佳方式,并且具有养生保健功能。

    三好养花。孙卫东搬进新居后,看着明亮的阳台和时尚的飘窗,心里遂萌生出养花弄草的念头。他来到花市,当时购花近乎疯狂,看到喜欢的,二话不说,马上就买。不长时间,竟买回一百多盆。

    其中,盆景有新西兰珍珠柏、日本大阪松、黑松、对节白蜡以及近几年兴起的澳洲杉;开花的花主要是兰花、杜鹃、海棠、梅花、仙客来和红掌等;还有一些多肉植物,如冰灯玉露、蜡梅、劳尔;其余的都是观叶的绿色植物了。如今,走入他家,就像步入一个微型的花园。

    四好藏玉。多年来他购入了几十件自己喜欢的玉器。挂件有面容祥和的和田白玉弥勒、墨翠及和田碧玉观音,有象征财富的和田白玉貔貅,象征爱情专一的和田白玉鸳鸯,还有雕工精细的冰种翡翠“独占鳌头”。手把件有和田白玉“山流水”的回头貔貅,象征福气和长寿的和田糖玉福字,和田青花玉“刘海戏金蟾”。摆件有寿山芙蓉石 “松鹤延年”,寿山冻石“荔枝”,广西大化“元宝”,广西来宾石“貔貅”,国画石“将军岭”,缅甸树化玉“仙人峰”等。

    自然界中带有灵气的玉石,可养君子之气,长年和这些在大自然中孕育而成的宝物相处,会让人心无旁骛,心胸坦荡,延年益寿。

    五好购买瓷器。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他购买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等各种器型的瓷器及瓷雕上百件,连家中床铺底下都摆满了瓷器。后来他体悟到,瓷器的收藏更应讲求收藏价值和档次。随着自己艺术品位的提升,他只留下一些精品,其它的都送人了。他还好购买毛泽东雕像。姿态有立像、坐像,材质有瓷的、铸铜的、还有乌木的。现在摆放在客厅里的有七尊。

    六好运动。他年轻时喜好游泳,打乒乓球。工作后,由于长年做组织、宣传工作而喜欢上摄影。步入老年,又喜欢上跳交谊舞。他每天晨练,到条件较好的舞场跳交谊舞一小时。别看他年纪大,但给人感觉有气质,身上散发着书香气,加上舞技尚可,不少比他年轻许多的女士都愿意与他共舞。他说:“男女舞伴共同在优美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被时而沉静,时而激昻,时而欢快的音乐所陶醉,心情跟着音乐跳动、旋转,让人忘记了年龄,忘却了烦恼。”

    孙卫东65岁那年,从工作岗位上完全退出后,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退休是他人生的第二黄金期,是崭新生活的开始。

    他的座右铭是:“天天微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淡泊宁静比药好。”现已年逾七旬的孙卫东,身体硬朗,认识他的人都称他是一个老小伙儿。

    孙卫东还是个好交朋友的人,但从不交酒肉朋友。他和我一样择友不求多,但求好。

    他在所写的 《你好啊,我的挚友》一文中写道:“什么是挚友?挚友:一如粥。粥之一品,暖身暖心。不戚戚于贫贱,不济济于富贵,在你失意时,灰心时给予帮助与觉悟。二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热烈,不张扬,默默相伴,若即若离亦不弃。三如茶。茶之一味,清雅,高洁。如茶之友能陶冶你,提升你,彼此缘于品,敬于德,惺惺相惜,无须言语亦能相知相融。”他和曾任河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的赵铁敏就是这样的挚友。

    1984年夏天,孙卫东由基层组织部门借调到区委组织部,当时赵铁敏是干部一科的干部,他们在一个考察组工作。赵铁敏带领的这个考察组负责考察情况比较复杂的区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的领导班子。由于考察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方法对头,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很快就摸清了被考察单位领导班子的情况,较好地完成了考察任务,受到部里的好评。工作中孙卫东和赵铁敏成了好朋友。

    赵铁敏工作认真负责,有思路,有水平,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很快由一般干部,晋升为副科长、科长、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1997年区委换届时选为区委常委,当上了组织部长。尽管他们平时很少见面,但是彼此都没有忘记对方。

    孙卫东说;“多年来,赵铁敏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我,每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帮助我排忧解难。真正的好朋友,就是这样的!”。

    我有幸成为孙卫东的知心朋友,是因为我们都在河北区工作,我是公安河北分局宣传干部,他是公司组织兼宣传干部,常在一起开会,参加区里组织的赴外地的参观交流活动,从相识到要好。

    特别是我们退休后,由于共同的志趣,来往频繁,走得更近了。我退休后要编写一本书,但对电脑打字不熟,请他帮忙打文稿。孙卫东是个勤于动脑,不甘落伍的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并在工作实践中很快熟练掌握了电脑办公的技能。三年来,他不辞辛苦,帮我打文稿数十万字。

    受我写书的影响,他也有了码字的冲动,在网上写了一些文章。孙卫东年轻时喜欢鲁迅杂文“笔调”的犀利,现在偏爱随笔文风的“闲适”,喜欢随笔温文尔雅,不失“绅士”的风度。现在孙卫东写随笔这类文章,越写越顺手,一发不可收,目前他写的《卫东随笔》已收录文章1391篇,共计112万8千余字。这让我对这位奋笔疾书、观念常新、乐于助人的知心朋友,十分敬佩。我很庆幸,在我退休步入老年时,又得到一位在生活和文化上,不断指点我的老师,热心帮助我的挚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好友孙卫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vi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