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哲思想法
百字瞻瞻4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百字瞻瞻4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作者: 一格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8-21 07:15 被阅读0次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 . 第十八章》

大道毁坏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智巧聪明出现,才有严重的虚伪;家人之间失和,才有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昏乱,才有所谓的忠臣。

大道遭到废弃,由仁义礼仪取而代之,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智巧与心机,虚仁和假义,乃至“六亲不和,国家昏乱”,虽有“孝慈与忠臣”,但终究还是远离了“究竟真实”的自然之道。

在本章,老子将思考的视角从纵游万物之化育,转向了对俯瞰“国与家”的脉络觉察,并以此提醒世人,齐家与治国,切莫只求“仁义之德”,而忘却了其背后的根本之道。

家国情怀是历代士大夫表达其人文信仰的精神沃土,不同时代在寄托感思上各有侧重。面对山河破碎,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感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诗意在抒情。

受困于相同处境,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诗旨在明理。

同样是关于“国与家”的思考,老子则仿佛腾空而起,置身到了太空,以“域外”视角来观察国家兴衰与人生起伏。学习道德经,不仅需要了解老子讲述的内容,还需细心体会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本章之中,老子以哲学的思维,超越了“国家仁义和忠臣孝慈”等具体事物,而以万物同在的整体观,观察“天道”与人道,人道固然可贵,天道犹为可期,在这个意义上,老子所做的是终极思考。

老子并不否定儒家的“仁义礼智”,而是强调“天道即大道”才是万物的本原。人若悟道,知晓了“道”的无所不在,才会自然从容的生活。而没有了“道”的引领,人就如同失去灵魂的浮萍。

陆游有一首题为《宴坐》的五言诗,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周流惟一气,天地与人同。天道故不息,人为斯有穷。蛟龙上云雨,鱼鸟困池笼。宴坐观兹理,吾其若发蒙”。

是啊,仁义与孝慈是人间美德,可终究还需人来恪守实施。而人是有限有穷的,唯有大道周流不息且贯之一气。我们若能参悟出本原之道,不就如脱困于池笼的鱼鸟一般,而一跃化身为乘御云雨之上的蛟龙了吗。

我想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吧,若要助益孩童摆脱现实池笼的羁绊,实现其人生的“鱼跃龙门,凤鸣九天”,需将关注点回归到孩童生长的本原的自然之道上来,以整体观看待生活与学习,与万物共生共融,培养高贵之精神,涵养丰盈之性情。

若始终持守此孩童生长之道,则仁义之德可期已,孝慈之爱可期已。

天下父母,与孩同行。

相关文章

  • 百字瞻瞻4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 ....

  •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释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 【经书】道德经18(社会伦理)

    1、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断句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

  • 做一个更本真的人

    大道废 ,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 老子《道德经》 做一...

  • 诗译《老子》十八 大道废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废弃, 拥有仁义; 智慧...

  • 《道德经》译注之 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 整个社会的不再遵循...

  •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荒废,才彰显出仁义。 智慧...

  • 刘成再解《道德经》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刘成解:大道之废,仁义出,...

  • 道德经 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驰,仁义才显现...

  • 20-子思-201705018《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解释:大道被废弃了,才出现了仁义。智慧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字瞻瞻4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by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