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京风俗图

北京风俗图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4-06-10 04:33 被阅读0次

《北京风俗图》是1913年,陈师曾在北京任教育部编审时创作的一本册页,共计25开,。

图中描绘了当时北京的市井人物和风俗人情。

作者笔法简练,刻画生动,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画中人就在我们的面前。

拉洋车

这个骆驼祥子头戴毡帽,鼻子上架着眼镜,应该是风镜,看来当时北京秋冬季的风还是挺大的。

坐车的人 腿上围着毛毯御寒,头上围着白色纱巾,纱巾随风飘扬,极有生活气息。

根据我这北方人的生活经验,将围巾罩在头上,说明当时的北京不仅风大,还会刮起沙粒。

烤白薯

这烤白薯的桶似乎和现在没什么区别呢。

这个小脚女人席地而坐,一边带娃一边做点小生意,这种景象即便今天也并不陌生。

女人的身形和烤白薯的桶都很有立体感,形体把握准确。

磨刀人

走街串巷磨刀人。

吹鼓手

身披一件花哨的外衣,奔波于各个红白喜事的场合。

看似热热闹闹,这位吹鼓手难掩步履的沉重和满脸的疲惫。

拉大车

这是一位整天拉着大车给人送煤的车夫,衣服是黑的,脸是黑的,连他赶着的不知是马还是骡子的后背也是黑的。

糖葫芦

这幅画是元月去赶庙会的情景。车上的小女孩拿着两串糖葫芦。

这两串糖葫芦实在大得夸张了。

跑旱船

这是过年时候,街头表演跑旱船的情景。

菊花担

买花人手指着,这个,那个。

卖花者蹲在地上把客人要的花一棵棵拿出来。

和今天的卖花情景没什么两样。

讨饭女

蓬头垢面的讨饭女呼喊着乞讨,车上的洋人回头张望。

这样的情景实在让人难过。

玩鸟人

无所事事的玩鸟人。

送炭驮夫

老北京牵着骆驼的送炭人。

顶力人

画上一个大桌子,桌上的座钟和食盘被绳索固定住。

搬家的力工两手扶着桌子横梁,费力地前行。

生活不易啊!

在这本册页里,画家将西方素描和文人画笔墨技巧相结合,以民俗民风为题材,为民初画坛带来一股崭新的气息。

陈师曾独具一格的水墨写生人物画影响了后世的许多画家。

丰子恺就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小时候看到《太平洋画报》上发表的陈师曾的小幅简笔画《落日放船好》、《独树老夫家》等,寥寥数笔,余味无穷,给我很深的印象。
我认为这真是中国漫画的始源。
不过那时候不用漫画的名称,所以世人不知师曾漫画而只知子恺漫画。”


相关文章

  • 国宝还是赝品?评海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琼黎风俗图》

    1.镇馆之宝 《琼黎风俗图》全名为《明邓廷宣绘琼黎风俗图》,是一件现存于海南省博物馆的国家二级文物。该图为一尺见方...

  • 【中國•畫】古代风俗百图

    【中國•畫】赏画作、知民俗,古代风俗百图 中华民族的古代风俗,时至今日很多已经消失不见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

  • 《北京法源寺》团圆一段摘录

    《北京法源寺》摘录 每一年的中秋,就在北京这样轮回着。时间年复一年的在前进、风俗周而复始的在重演。团圆、团圆、大团...

  • 《旗人风华》:老北京旗人风俗全纪录

    《旗人风华》是一本详细介绍老北京旗人风俗的作品,由正白旗满人罗信耀的英文版作品《小吴历险记——一个北京人的生命周期...

  • 风俗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每到过年的时候,大红的蜡烛点起来了,把四周都照得明晃晃的。就在这一片明晃晃的光里,摇曳着...

  • 风俗

    老话常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对于农村来讲他们在腊八过后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腊八节过后,农...

  • 风俗

    前段时间我婆家这有亲人是去世,我就去送了,才四个月不到,就去世了三个亲人,是我公公的兄弟和堂兄弟,其中两个是亲兄弟...

  • 风俗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溜走了,一天没干什么事就过去了。 有人说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未知的,又都是崭新的,明天是怎么样的...

  • #风俗

    我发现一个现象,国庆期间,结婚办酒席很多,这种喜庆的日子,老百姓是喜欢弄点排场的。我看抖音上好多人会分享,特别是什...

  • 风俗

    到林县参加朋友孩子的婚礼,真开眼了。三天前,房前撘起彩台,白天晚上的轮流唱歌吼戏舞蹈,放投影,晚上固定时间燃放烟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风俗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co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