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来源:《寻找未知的自己》p42-43
学习目标:
1.认识并区分4种归因风格;
2.识别自身在特定情景下的归因类型;
3.有意识的纠正自身的归因偏差。
【I】
归因风格是认知心理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归因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归因倾向。如果以指向性和稳定性为维度,可以划分出四种不同的归因风格,如下图所示:
其中,内部稳定归因和外部不稳定归因是最常见的2种归因类型。
举个例子:
片段中妈妈将姐姐吃鱼容易被骨头卡住这一结果归咎于性格,性格本身是指向于内并且具有一贯性的,所以是内部稳定归因;而如果妈妈把原因归咎为鱼刺比较多一不小心,“鱼刺多”是非自身的描述,“一不小心”是偶然、不可控的描述,所以属于外部不稳定归因。
归因和情绪息息相关。著名的情绪ABC理论论证了人们之所以出现情绪C往往不是因为原因A(外部刺激)而是因为B(认知风格)。以此理论为基础,清楚的识别自身的归因风格,有助于自身成长为一个谨慎的思考者,可以有效避免让自己的情绪陷入归因的副作用中。
举个例子:
小A为研究生考试筹备了很久,最终以3分之差无法进入复试。
1. 小A要是认为考试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自己逻辑能力差(内归稳定归因),运气也不好(外部不稳定归因),当时情绪也紧张(内部不稳定归因),他大概率会是怎样的情绪体验?
2. 小A要是认为考试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那天下雪影响发挥(外部不稳定归因),研究生考试本身就是万里挑一难度很高的考试(外部稳定归因),他大概率会是怎样的情绪体验?
我们都理解了归因风格对人的情绪的影响,然而很难说哪种归因风格是最好的。人们对所谓好坏的评价总是和具体的情境与感受/情绪联接在一起。通过上面的事例回想一下,第一,具体的情景千差万别; 第二,即使情境一样,归因风格也差不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完全一样的情绪反应(这也是小A的例子上用上“大概率”这个词汇的原因)。何来评价哪种归因风格“最好”呢?
但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避免出现归因偏差给情绪带来的影响。当我们出现负面情绪时:
1. 首先冷静下来,区分出事件的情境因素和自己的归因因素;
2. 分析自身的归因风格属于那一类;
3. 想一想自己是否出现了低估情境因素、高估人格因素的偏差;
4. 记录并纠正认知。
【A1】
上周我回到了武汉,都说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狗窝,可封城2个月我首次踏入家门没一会就不高兴了。阳台上还挂着1月份洗的衣服;老公窝在公婆平时待的次卧里看电视,床单被套都没铺;打开冰箱有发霉的番茄;兰草早干死了!于是我黑着脸开始吃饭,无视老公的一脸讨好,当他问起:排骨的味道还可以么?我的情绪喷薄而出,说:“也不看看家里都成了什么样子,不是你自己的家么?你总是偷懒...”
【A1+】
用发脾气的方式宣泄不满是一种典型的负面情绪,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如果我意识到这一点,当时这么处理会更好:
1. 冷静下来思考,没取的衣物、未铺的床上用品、发霉的番茄、干枯的兰草是情境因素,本身是常见的现象;认为老公爱偷懒是我的归因,他没有我爱做家务(勤快)就等于偷懒么;
2. 本次引起我负面情绪的原因,是把事件的发生归因成对方内部稳定的原因;自己好像经常爱把事件的发生和人贯常的行为模式关联,从而归因到人的内部因素,并且用自身的喜好去评价(比如“偷懒”就是一种评价);
3. 确实低估了情境因素:只关注到了家里和平常我在的时候不一样,没关注“没取的衣物、未铺的床上用品、发霉的番茄、干枯的兰草”这些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处于百年难遇的疫情期间,老公被独自“封”在武汉过年,年后还继续上班的大的外部情境下;确实高估了人格因素:认为男人就该和女人一样爱整洁、该主动做家务、该主动承担创建好的家庭环境的责任。不然就是人品有问题(啊哈哈哈)。
4. 写个便签贴冰箱上:“2020.3.18发脾气,低估情境因素、高估人格因素,减少”偷懒“等评价性词汇”。
【A2】请各位思考下,自己或身边的朋友最近一周,出现的负面情绪是什么?当时的情境、自身的归因属于哪一种?从今天的学习后,如何用文中的4个步骤,避免因归因偏差而给情绪带来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