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纪录片推介那些看过的纪录片剧评影评
《他乡的童年》:别人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他乡的童年》:别人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作者: afc24a113eba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22:20 被阅读0次

    一位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周轶君在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后,出于国际记者的习惯,她去了广阔的世界寻找关于教育孩子的答案。

    她走访了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英国,最后回到了中国,制作完成了总共有六集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被采访的人群也非常多元,有小学生,有幼儿园的孩子,有师范生,有教师,也有不同职业的父母。

    第一站便来到了日本。

    在大家的印象中,日本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国家,对细节近乎完美的追求,凝聚力也超常强大。

    日本也被全世界公认是公民素质最高的国家。

    而这一特性完全与他们国家的启蒙教育挂钩。

    周轶君的镜头来到大阪一户中产家庭,年仅4岁的小女孩若松花果将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开学日。

    早晨,还在睡梦中的小花被妈妈温柔叫醒。

    睡眼惺忪的她自己穿好衣服,独自站在卫生间的小板凳上洗漱,然后乖巧地坐在餐桌上吃早餐。

    吃完早餐,小花自己换好了校服,备好了挎包,整个过程,母亲没有任何叮嘱,而小花能自己一板一眼地出色完成。

    日本的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所以大部分小朋友早早地就能有序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当然,第一次独立做一件事总是不那么顺利,或者每日重复做同一件事让孩子感觉无趣,因而不太听话,不太想做。

    小花的妈妈会换一种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和孩子比赛做好一件事等等。

    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孩子远比强迫孩子好得多,而这也需要家长开动脑筋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投其所好,引入“正道”。

    日本人讲话自然且不失气势,看到小朋友们在武道馆里集体练习腹式呼吸,练习大声喊叫,我们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都是小时候刻意练习过的。

    刻意训练腹式呼吸可以让小朋友从小就有一个完美体态。

    气沉丹田,保持整齐划一的仪态,每个人都要为身边的小伙伴负责,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的环境。

    不仅每一个孩子要遵守纪律,老师同样如此。

    老师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就要开始微笑,直至放学。

    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元气满满,不能有一丝懈怠,因为消极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幼儿园的门也别有用心,设计师特地设计成不用点力气就难以关上的“阻碍”。

    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做事要做完整,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

    如果孩子随手关门,门是不会自动闭合,冬天到了,坐在离门最近的孩子会感到寒冷。

    一个小细节,刻意培养孩子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意识。

    每个教室的门口都会有有趣的脚丫形状并列一排,也是为了提醒孩子要将自己的拖鞋摆放整齐。

    幼儿园的操场就更加有意思了,它们不是光滑平整的地面,而是凹凸不平的草地,有些地方还有小丘。

    这也是学校刻意给孩子们的不方便。

    只有不方便,孩子们才会开始思考,自主地思考,得到的是无限的创造力。

    在课堂上的教学,面对只有3、4岁的孩子们,老师的教学速度可是异常之快。

    而且教学的内容甚至是成年人都需要一会儿时间理解的大词“爱情”、“忍耐”等等。

    孩子们的一天都在学校度过,上完教室的课程,他们可以在这个近乎自然地操场里玩耍,喂马、玩泥巴、爬树等等。

    孩子们的天性完全被释放,而这正是日本人富有创造力的基础。

    一个小小的国家,能够发展得如此强大,离不开他们独特的基础教育,这一教育为他们的全民进步打下坚实的地基。

    但是,硬币都有两面,一件事也有正反两面。

    日本是一个自杀率相当高的国家,正是因为这种极端的完美主义,会给人无限的压抑。

    照顾别人的感受成了日本人与神俱来的特质。

    所以压力大到想要自杀的日本人,不会选择在出租屋里自杀,因为他们怕影响房东屋子的价值;卧轨自杀也要选择末班车,因为不能影响别人上班下班时间。

    纪录片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但对于教育,因地制宜,不能做到如法炮制,每一个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服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乡的童年》:别人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os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