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得沉默,而对于我们的意见或者话题,他们只是小心翼翼地陪着笑脸,因为父母老了,他们认为自己已无用了。

铭铭(我的小侄)小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爸妈看着,那个时候爸妈天天忙的不亦乐乎,可是精神头很好,整天都乐呵呵的。自从铭铭入了学,哥嫂怕爸妈骑电车不安全,就不让爸妈管铭铭,爸妈一时间很失落,逢人就说自己老了没用,而且还隔三差五地有个小病。
我和哥哥刚开始还真以为父母身体的问题,直到后来看了一篇文章,才改变了我的想法,感觉很有道理。
文章中写到一位教授带着学生在自己家吃饭。饭后学生们抢着要去洗碗,教授阻止说:“不急,有人洗呢。”
教授将碗筷放入水池,冲洗掉油脂后,走到他80高龄的老母亲跟前说:“妈,洗碗喽。”
学生们面面相觑,有点不可思议。
老太太则一改餐桌上的萎靡,精神焕发地走到水池边,慢腾腾地洗起碗来。
半小时后洗完了,教授高兴的对老母亲说:“妈,您辛苦了,歇歇吧。”
教授给母亲擦了手,搀母亲回房后,又返回厨房,把碗重新洗了一遍之后,教授说:“母亲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里,儿子永远需要她的帮忙。让她洗碗,她就会感到儿子需要她,一整天就会过得充实。”
依着文章,我尝试着开始用老爸老妈。
“妈,我想吃烧饼加肉了,你待会去给我排队买,下了班我去拿。”工作之余打个电话给妈找点事。
“嗯,好好好”老妈接到电话很是开心。我猜想呀她在家肯定不停地看着时间,估摸着差不多就下楼,赶着我下班过来还要保证饼热着。
“妈,今天我想吃饺子,你准备一下,我把哥嫂一家也叫上。”周末一大早我就打电话。
“嗯,好好,我这就叫你爸去买菜。”
其实这些都是我刻意为之,电话是在去妈妈家的路上打的。
到家的时候,妈妈正往盆里挖面。我赶快洗了手,接过面盆和面,妈妈就站在我跟前,叨叨点平时跟老爸斗嘴的趣事。馅买回来了,嫂子负责伴陷,一会一喊,“爸,料酒呢?”“爸,有白糖没?”“爸,拍一点姜末呗。”总之呀,伴个馅嘴是没闲着,老爸乐呵呵地应着,一会拿这个一会找拿个,忙的不亦乐乎,老妈一旁也不忘絮叨,“你这个老安头,孩子叫你还不赶紧。”
轮到包饺子了,擀皮儿是我的强项,老爸嫂子负责包,哥哥厨房需要弄几个凉菜,待会要跟爸喝两杯,妈妈的任务就是把擀好的皮分出去,还有一项是我们一直拿来打趣的任务,就是妈妈最大的任务就是我们干活她负责唠叨,且必须的。

日子就是这样,我和哥嫂周末几乎没落空过,都在爸妈那里吃饭,中间也会寻点事,让妈妈帮我做做,让爸爸帮我取个快递什么的。还别说自打我们有了需要,父母的精神还真是好多了。
李诞说过:“我们这一代的孝道就是让父母觉得自己还有用。”我认为很有道理。
所以为人子女,尽孝还应适当的用用父母,让他们感觉自己不老还有用。因为有一种幸福叫被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