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冷知识产经·大数据每天写1000字
地球,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而去?一切似乎自有安排!

地球,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而去?一切似乎自有安排!

作者: 78acbc82dee9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16:35 被阅读12次

曾经,和很多人一样,我以为地球上的一切都依靠太阳,所有物质都来自太阳系,包括构成人体的生命元素。其实,这是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全文约3,200字,阅读耗时6~10分钟,欢迎文末讨论您的观点)

按照恒星的生命周期,元素是由氢核聚变成氦,其后氦闪出碳元素,再进一步塌缩演化出更多其他重元素。

宇宙中的整体氢含量(按原子数)达到了90%,氦只占8%,金属丰度不足2%。我们太阳系的太阳,氢原子占92.1%,氦原子7.8%,金属丰度不足0.1%

而反观地球,人们已经发现的元素多达近120种,其中占比90%以上的是铁、氧、硅、镁,而氢的含量只占约0.76%。

由此可见,地球及部分类地行星似乎是个怪胎,与太阳甚至整个宇宙的构成比例格格不入。因而,我们就不得不探究一个问题:地球,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而去?

地球的前世

138亿年前,也不知道是谁的一个不小心,奇点小蝌蚪崩出了宇宙。其后,离散物质在向着远方一路狂奔的同时,又纷纷抱团组群。随着群主(恒星)诞生-灭亡-再诞生-再灭亡的权利更迭,群是建了-散-再建-再散的往复。如今太阳系的位置,很难说的清楚曾经有多少次江山易主。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前太阳系的疆域版图要比现在大的多。因为只有越大质量恒星才能更加的短寿,也只有不少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耗尽自身燃料后,才可能发生超新星爆炸。否则,这一区域将长期甚至永久存留着红矮星、黑矮星或黑洞,也就不可能有机会诞生出今天的太阳。

恒星的演化

在最近一次超新星爆炸后,前太阳系星云直径约达7,000~20,000A.U.(天文单位),边界延伸到了当今冥王星至柯伊伯带范围。前太阳系星云由太初核合成产生的氢、氦及少量的锂组成,质量占比达到了98%,余下的2%质量则为前N代恒星核合成产生的金属重元素。这是距今约50亿年前的事情。

在其后的五千万年时间里,前太阳系星云盘通过不断吸积塌缩,直径下降到5,000A.U.,1,000A.U.,200A.U.。其中心温度,则从原先几十K,上升到1,000K,到10,000K。在太阳不断吸积升温的过程中,4A.U.范围的内太阳系,水、甲烷等易挥发物质分子难以聚集,剩下高熔点的铁、镍、铝、硅酸盐等物质颗粒慢慢结合成碎片及微行星,这就是水、金、地、火四兄弟的早期雏形。

前太阳系星云塌缩模拟图

在4A.U.的地方由于足够冷,由内向外蒸发的水等物质形成一道冻结线,使得拥有足够多固态颗粒物质结合形成质量更大的类木行星。这条低压区的冻结线又阻碍了氢、氦等气态物质向太阳中心落去。当类木行星达到4倍地球质量时,就具备俘获氢、氦这些最轻且超级丰富元素的能力,致使木星个头可以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至如今的318倍地球质量,摘得“地球老大哥”桂冠。

地球的今生

正式因由内及外的热力膨胀,加之低压区冻结线的障碍阻挡,才使得内太阳系轨道达到今天的清洁标准。轨道是清洁了,但地球也失去了本可以再增大2~3倍的机会。

木星与土星的公转频率曾达到高度的2:1轨道共振,这种共振使得行星胚胎、其他小行星及碎片没有再相互结合的机会,反而增加彼此间的碰撞撕裂。不仅于此,两者协力共振又使得小行星带整体远离内太阳系,还将本靠的较近一点的海王星抛向了更远位置。

木星土星也并不是一味对内太阳系进行索取,像地球等岩质行星早期,本是没有吸积水份的能力。事实上太阳超高温度,也不允许内太阳系环境有水份的存在。但正是两者2:1共振期,强烈碰撞致使部分冰质小行星以彗星形式撞向地球。这一阶段发生在约45~40亿年前

地球小弟月球,也正是这其中一次的碰撞,因没掌握好力度,被剥离了出来。

两位“大哥”联手“攘外安内”的同时,自身公转周期也受到了扰动。在完成最后一次大规模送水任务后,两者失去了严格的2:1共振,大碰撞平息了。

2亿年后,地球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路线。海洋里出现有机大分子,再然后出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充足氧气,紧接着陆地生命过上了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安逸日子。

看起来,一切的安排都是如此紧凑,如此妥当,这个世界也似乎完全是日复一日的平静着

然而1994年7月,一颗太阳系内的天体“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向木星,其在碰撞前还裂解成21块碎片,其中一块碎片的撞击竟能产生了直径400公里的耀眼火球。这是人类首次直接观测到的太阳系内天体相撞事件。

2017年10月,一根来自太阳系外的雪茄状“神棍”奥陌陌,以每秒26公里的速度垂直黄道面穿越太阳系,曾经一度被担心会与系内天体发生碰撞。不过幸运的是,在人类还没搞清楚其真实构成之前就飞走了。但又有一点不可思议,奥陌陌的离去并不是径直穿透太阳系,其在越过黄道面后拐了个弯,似乎是打道回府了。

而近在本月13日,美国《自然》杂志子刊《地球科学》刊文称,月球正处于地壳构造活跃期。此前另有文章透露,月球尺寸相对于诞生之初已萎缩了100多米。我们不用担心的是,月震和尺寸萎缩,短期内不会对地球产生明显影响。

但种种事例表面,平静只是暂时的,是短期内的表象。行星聚合过程还没有结束,地球依然会遭到系内、系外及周边的多方面威胁。

地球的未来

对一代人来说,“未来”可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远点;但对于地球及生命来说,“未来”也许就是触手可及的一个太阳公转周期(绕银心)。

未来,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 主/卫-体系威胁

我们已经知道,月球已被地球潮汐锁定,始终只有一个面对着地球。但月球对地球也有同等的潮汐引力,大海的潮起潮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只是主体行星(地球)由于质量比较大,尚未被完全锁定。

地球自传一周是一天时间,月球绕地球一周需要一个月。当主体行星自转快于卫星的绕行周期,潮汐凸起将经常性地被牵拉,角动量从主体行星的自转转移到卫星的公转。卫星获得能量,又将逐渐螺旋状外移。

当主体行星自传动能被持续释放,终有一天,地球和月球会彼此完全潮汐锁定,相互间始终都只能看到一个面。此时,地球自转极其缓慢,这对于长达数月甚至数年黑夜的另外半球来说,生命将无法持续。

★ 平行-体系威胁

地球传轴与黄道面有一定的倾角,对此,月球的潮汐力除了释放地球自传动能外,还会增加地核与地幔的摩擦做功,这将导致地球轨道变得难以确定。不仅地球轨道难以确定,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会各自出现类似情况。即,在未来的李亚普诺夫时间里,各行星并非如当前一样各行其道,内太阳系也并不会一直保持当前的高度清洁,整个太阳系将回归混沌状态

若干亿年后,火星的偏心率可以达到0.2,将与地球出现轨道交会;水星的偏心率会更大,在其远日点极有可能脱离太阳系,但在脱离之前,其势必也会与包括地球在内的其他行星发生轨道交会。

★ 恒/行-体系威胁

来自恒星威胁想必是大家最“熟悉”的,太阳保持主序星的时间还有约50亿年。其后,太阳外层将急剧扩张至1.2A.U.范围空间,会把地球完整罩在2,600K的高温气体云中。

此时,太阳是一颗红巨星,如果地球没有被裂解的话,其大气也将被恒星风完全吹离。而原本冰冻的冥王星可能有满足人类生存的适宜温度,这是太阳对外层空间的第一波侵袭。

此后,太阳内核将出现氦闪,继续燃烧氦气聚变出碳元素。当温度再次升高,会将第一次膨胀的外围氢和氦再一次向外层空间推送,形成行星状星云的光晕。抛射出来的物质还包括氦闪后的碳,这些重元素将成为未来子代恒星系统的组成物质。

近似太阳的行星状星云

★ 星系碰撞威胁

有科学家根据地球数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推测与太阳系公转有关。虽然太阳系公转周期长达2.2亿年,而生物大灭绝事件只有几千万年间隔,但地球生物受影响的不是在太阳公转轨道的某一个固定点位,而是当太阳系处在银河系四条旋臂位置,都会对太阳系成员造成不小的扰动。

另外,有足够的观测数据表明,本星系群中最大星系仙女座正以每秒120公里的速度撞向银河系。当然,这只是20亿年后的事情,目前还忧虑尚早。但真当到了那一天,太阳系又将如何,我们的地球又将何去何从,估计谁也没有答案。

任何一次小小变故,都可能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在宇宙长河里,地球还是太脆弱了。但作为哺育数以亿计的生命摇篮,地球之母又是绝对伟达。

或许人类可以做到对地球哺育生命的延续,在众多不确定性威胁发生之前,将地球生命种子播撒到宇宙空间的其他温床之中。

如果,我是说如果,一切自有安排,又将是什么结局?

相关文章

  • 地球,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而去?一切似乎自有安排!

    曾经,和很多人一样,我以为地球上的一切都依靠太阳,所有物质都来自太阳系,包括构成人体的生命元素。其实,这是个人的一...

  • 从水沟到花园的距离有多远

    我曾静静迎在晨光里 想知道 光从何而来 又将往何处而去 我曾枯坐在黑暗中 不知道时间的意义 黎明划过指尖 悄然而至...

  • 读《单向度的人》||批判和自由是思维的疆域

    思维究竟从何处而来,思考又将向何处而去?马尔库塞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达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达到了...

  • 你能做的,不是掌控命运,而是掌控你能掌控的部分

    生命无常,似乎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 何时出生?生于何处?父母是谁?家境何如?在哪儿读书?同谁恋爱?与谁结婚?育子几...

  • 你能做的,不是掌控命运,而是掌控你能掌控的部分

    生命无常,似乎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 何时出生?生于何处?父母是谁?家境何如?在哪儿读书?同谁恋爱?与谁结婚?育子几...

  • 2013.09.23

    时间是什么?宇宙是什么?人究竟从何而来,又将从何而去?一切事物在按照大自然的规律不断变化着,都会经历诞生,成长,繁...

  • 诗:量子人

    我们从何而来 又将向何而去 这一直是个无法破解的谜题 生活在量子时代 在天马行空的想像中 我异想天开 我们来自于量...

  • 一条流过生命的河流

    一条河流是否和人一样孤独 它从何而来,向何处而去 我们对河流早已忘却 正如熟悉又模糊的身影 流过华北平原的河流 流...

  • 为什么城中村老是脏乱差?

    图片来源:中新网 编者按:城中村从何而来,将向何处而去。在中国独特城乡二元制和改开以来的土地政策之下,城中村呈现出...

  • 一切自有安排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人生不要太多的勉强,做自己喜欢做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球,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而去?一切似乎自有安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xm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