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IT·互联网@产品
一力降十会,从QQ谈腾讯帝国的崛起与危机

一力降十会,从QQ谈腾讯帝国的崛起与危机

作者: 81a28fad14d5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18:47 被阅读96次
图片编辑自wordart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错误,你可以喷我呀(开玩笑的,别当真)。

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它的成功是一次战略规划的结果,还是偶然的产物?

这是吴晓波在《腾讯传》中提出的三个问题之一,也是很多人一直所疑问的一点。

在这里,会有人说,无非是掌握住了大量客户,自然不管推什么都推得起来。从QQ到微信,都是掌握了人们的社交链,从而使腾讯近乎统治整个中国网民的在线生活。

个人认为,一个企业的未来是由各种战略千丝万缕的关联构筑而成,只能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而不是全部。

这篇文章,就斗胆从腾讯最初且最重要的一点来谈谈他的崛起与危机。

挂B生涯的开启与发展

1998年,马化腾创办腾讯,一开始是要打造网络寻呼系统。当时寻呼正值巅峰,广东电信要做一个即时通信系统,腾讯就是做的QQ去投标(当时叫OICQ,为了方便,本文全部以QQ代替),虽然最后落标了。

QQ的第一版大小只有200多K,和竞争对手1~2M的大小相比,再加上当时上网用户的下载速度大多只有30K和网费的昂贵,凭借这一贯的微创新迅速占据了当时网民的通讯。

QQ用户数增长极快,而当时腾讯的资金不足,为了维持QQ,马化腾和曾李青不得不四处接活。当时许晨晔还笑称QQ像是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只是如今这只小精灵变成了一只无比庞大的现金牛。

QQ的第一桶金还要感谢运营商。2000年,QQ和联通、移动相继达成“移动QQ”的业务,到2001年6月,第一次实现了单月的盈亏平衡。到年底,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盈利全部来自运营商。

不过,一家公司的利润全部来源于另一家公司,这样风险非常大。就像现在的自行车制造厂,ofo、摩拜一旦把账期延长,他们随时都会面临资金断流的危险。所以,腾讯也一直在寻找另外的盈利机会。

经历了广告、会员、企业服务等失败的尝试,甚至于尝试针对客户申请QQ进行收费,结果遭遇了空前的舆论危机。真正意义上探索出盈利模式是在2003年模仿韩国某社区网站推出的QQ秀,让中国网民们首次在网上有了具体的形象展示方式,也让腾讯得以摆脱日后移动业务断线带来的危机和演变出以特权和等级制为特色的会员服务体系。

此后,腾讯开始了他的“挂B”生涯,着手搭建一站式在线生活帝国。拍拍、腾讯微博、朋友网、QQ游戏...几乎所有能和用户搭边的产品都被C2T了,并且凭借着其自身的渠道优势,基本碾压对手,直到把对手逼退。

赢了官司,输了舆论

2010年7月24日,《计算机周报》的一篇封面文章突然提前两天在互联网上火了,它的标题放在如今可能是这样的:“* *的腾讯”。里面指责腾讯只要是一个领域前景看好,就肯定会伺机充当掠食者。总是默默、悄无声息地布局,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来搅局,收割战场。

这篇文章虽然传播甚广,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众多名人或KOL的围剿,不过也算是为2个月后的3Q大战埋下了一个引子。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他曾经是个王者,直到他遇到了...

当时的腾讯遇到360就是这样的情况。腾讯之前推出的对标产品一向是无往不利,但可惜他遇到了周鸿祎这个“战斗分子”。

360针对腾讯推出QQ电脑管家这一举动,从“弱势者”的角度对“垄断者”吹响了反攻的号角。相继推出360隐私保护器、扣扣保镖,声明某社交软件在运行数分钟后就会访问用户硬盘的千余个文件,其中与聊天服务完全无关的项目达到100项以上,包括大量用户私人图片、文档、网银文件等隐私数据。

360的这一轮污名化攻击,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同时还从腾讯那拦截了大量的用户和数据。反观腾讯,动作迟缓而无力。弹窗回应+法律起诉+同盟呼应揭穿360,这一“最高级别的”组合,再次证实了其以大欺小,而且至始至终都没有向用户解释隐私保护问题。

最终无奈之下,QQ宣布在运行有360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其他一系列网页服务也不支持360浏览器。360则下线扣扣保镖,恳请用户三天不使用QQ。双方的对峙引起一系列的媒体播报,只不过是一边倒地声讨腾讯。工信部也来电,要求双方暂停对峙。

这一对峙最后以腾讯对360的起诉获胜,法院判决360不正当竞争及侵权行为,要求其连续15日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但这一结局让人尴尬的是,腾讯虽然赢了官司,却输了舆论,让人觉得是他恃强凌弱。

3Q大战让腾讯摔了大跟头,但也是从这开始,腾讯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强大,走向开放,不再是一味地模仿、不合作,更多的是以参股投资的方式扶持、扩展自己的版图。

安身立命还是深陷沼泽?

2018年2月,腾讯立知开启公测,再一次把腾讯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各类媒体报道,即刻创始人也在朋友圈声讨。腾讯以合作的名义展开洽谈,后推出镜像产品,实在让人大感意外。其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摆脱的一个标签,一朝被打回原形。

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众所周知,这句话是在调侃腾讯。以前,腾讯从来不会去做某个领域的先行者,而是会借鉴对手,再辅以微量的创新,凭借用户渠道的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其实,笔者并不认为腾讯这种行为是错的。现在的互联网,一个产品出来,其他对标产品马上就会如春后竹笋般相继冒出,模仿并不是腾讯一家独有。同质化产品是互联网的一个特色。一款产品,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技术壁垒,一上线马上就会有多款对标产品出来竞争,像O2O、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冲顶大会。壳一样,只是背后的资本不同。

用户最后会留在你这里,不正说明你这的用户体验更好。如果一个产品做得实在烂,就算你再怎么牛X,能拉来多少的用户,最后也是十不存一。详情可参考SAO公司、淘宝商家的各种引流情况。

当然,并不是说你的产品好就可以了,产品好只是一个基准线,后续的推广运营也同样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如果你的产品实在烂,就算端出巷子来,也会无人问津,就像APP Store的游戏榜昙花一现的那些产品一样。腾讯无非是比所有人更早一步地抓取到极为重要的一个推广传播渠道,甚至于自身成为了渠道。

扯得有点远了,说回正题。虽然腾讯目前主要是以参股及收购的方式推出各类产品,但不得不堤防的还是其以往所安身立命的模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社交链是颗万灵丹吗?

虽然腾讯根基在于QQ和微信这两大社交产品上,但社交链有时也会失效,这也是现在的腾讯所担心的一点。

腾讯全家桶中,不乏有在和对手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产品:

不管怎么做都做不起来的电商,大力扶持却不敌用户习惯的腾讯微博,出道以来一直不显山漏水的微视...

就像阿里从不放弃染指腾讯社交盘子的野心,腾讯也从不掩饰其对阿里乃至于全部人的一生,所有能和腾讯连接的产品的觊觎。

腾讯的愿景一直都是成为在线生活的统治者,不过其最近的表现和在线生活有点不相关。

2018年1月以来,相继入股永辉、万达、海澜之家;

春节过后,腾讯王卡的刷墙与推广;

2月23日,联手京东拿下步步高11%股份;

3月1日,领投车好多8.18亿美元C轮融资;

18年3月10晚,成为新丽传媒第二大股东;

......

可以看出,其频繁出手布局线下实体生活,不再执着于一点,这也算是对于自身的另外一种破局吧。

弯道超车是否还会再次上演?

马化腾曾说过,原话不太记得了,大概意思是打败腾讯的不会是另一个腾讯。

互联网从论坛到门户到即时通讯,再到人手一机人人在线的现在,于另外一个赛道超车的例子比比皆是。彼时的新浪、搜狐、网易争来争去,却没想到被腾讯从通讯领域逐渐蚕食疆土。现在的腾讯,也需要提防来自其他领域的攻击。

首先要说的是AI,虽然其经历多次起落,但已被社会确认为未来的一大趋势。

如果我们的时代能迎来下一次工业革命,AI绝对是动力之一。

目前AI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机器翻译、专家系统、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自动程序设计、航天应用、庞大的信息处理、储存与管理等等,基本都是和大量的数据打交道。相对来说,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还是有一点优势的,像IBM的Watson,谷歌的AlphaGo,简单一点的诸如特斯拉等电动车的自动辅助驾驶。

接着要说的是区块链。没错,就是最近引起朱啸虎和陈伟星互怼的那个区块链。

区块链目前最为人乐道的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又能同时保证用户的隐私。虽然现在最火的还是发币发币发币,但距离真正的区块链应用的面世还有一段距离,具体在研究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和应用的人目前相对比较低调,规模较小,影响力也不大。不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第一款千万日活的区块链产品定会到来。

还有一家比较特别的公司,个人觉得需要说一下。

今日头条,一家以资讯推荐起家的公司,上线以来,估值一路走高,产品目前也是推啥火啥,四处出击。微头条狙击微博,悟空问答进逼知乎,抖音、火山、西瓜视频围堵快手,头条号强攻微信公众号,其策略根本也是先从今日头条这款大产品引流至其后发展出来的产品。

那么,问题又来了,今日头条如果做社交产品,会怎么样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力降十会,从QQ谈腾讯帝国的崛起与危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bl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