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刚到家,邻家老奶奶领着小孙女就来了。进门就说:“这孩子上一年级了,作业不会了,找你来了。”“来吧,别急,先坐下歇歇。”我一边答应着一边把她们让进屋。
刚落座,老奶奶就打开了话匣子。“孩子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我们这当爷爷奶奶的又不识字,孩子的作业不会了,急得直哭。边哭边喊着找妈妈,我当奶奶的这个着急上火啊!”
“为什么不在家干点啥呢?还能照顾一下孩子。”我有些不解的问道。
“在家种地,也挣不了几个钱。孩子的爷爷还有病,他们不出去打工,一家人生活又没有着落。”说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望了望年近七旬的奶奶,又看看眼角还有泪痕的孩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抚摸着孩子的小脸,轻声的问道:“孩子,你想爸爸妈妈吗?”
孩子脱口而出“想啊!”
“爸爸妈妈干什么去了?”
“去挣钱了”。
“挣钱干什么呀?”
“回来给我买好吃的,买玩具。”
“你是想让爸爸妈妈陪着你呢,还是让他们出去挣钱呢?”
孩子想了想说“还是去挣钱吧。”
听了孩子的回答,我竟然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我语重心长的说道:“孩子,既然你想让爸爸妈妈去挣钱,你在家就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好吗?”孩子用力的点了点头。
我看到孩子的情绪稳定了,便说“孩子,我们现在就写作业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于是孩子就从书包里拿出了作业本,在我的指导下,高高兴兴的完成了作业。
我望着步履蹒跚的奶奶领着小孙女渐渐远去的背影,一幅幅画面又浮现现在我的脑海中。
(1)校车来了,奶奶拉扯着小然出来了。孩子一边哭着一边喊着:“我不想上学了,我要找妈妈。”奶奶说“你听话,别哭了,好好上学,等你妈妈挣钱回来,你想要啥就给你买啥。”边说边给孩子推上了车。
(2)一天早上,小岩闷闷不乐的上了校车,找了个座位静静的坐下了,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来。原来他想爸爸妈妈了,因为今天是他的八岁的生日。
(3)课堂上,老师让小涵到前面背诵课文,她目光呆滞的坐在座位上,无论老师怎样劝说鼓励就是一动不动。老师很无奈!
……
由此可见,在农村像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的学习,教育,生活等状况令人担忧。希望家庭,学校,社会,政府齐抓共管,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有利的生长环境,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