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如神,难免遭人算计;智慧超群,难免识人不明。
历史上因轻信而被谋害的人多如牛毛;即便是手足同窗,在利益面前也难免起害人之心。
在魏国庞涓害怕孙膑抢了自己的功名,牙一咬,心一横,在魏惠王面前陷害孙膑,于是孙膑的双脚被砍了,脸上也被刺了字。
想不到,孙膑装疯卖傻夺过一劫,趁着齐国使者出使魏国,说服他把自己带到了齐国,最后在马陵道杀了庞涓,报仇雪恨。
贪心嫉妒种下的是恶果,人到绝处未必不能逢生。
孙膑和庞涓本是同窗,曾一起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学成之后庞涓去了魏国,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当成了将军。
庞涓清楚的知道,他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万一孙膑也来魏国,他的饭碗可能就保不住了。当时庞涓就起了杀心,他暗中喊孙膑来魏国和他一起工作,并许以厚利。
当时,孙膑对自己的前途还充满了迷茫,不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突然接到了师兄庞涓的邀请,心中大喜,师兄发达了,而且要带我一起发达。
天真的孙膑,对他的师兄毫无防备。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孙膑到了魏国后,庞涓以莫须有的罪名砍了孙膑的双脚,还在脸上刺了字。至此,孙膑才看清庞涓的狼子野心,庞涓怕自己抢了他的功劳。
智慧如孙膑,若不是他和庞涓是同窗,他怎么会上当呢?
失去新的能力的孙膑,几乎难以生还了。孙膑也清楚,他不死庞涓睡不着觉。
从此,孙膑开始装疯卖傻,每天一到吃饭点,就出去和狗抢吃的。孙膑豁出去了,不这么下贱,没法令庞涓信服。
终于,孙膑的机会来了。
齐国派使者出使魏国,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求见,说了很多对齐国有利的计策,齐国使者认为孙膑才能超群,就悄悄把他带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对他非常好。
孙膑也没有让田忌失望,刚到齐国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才华,在田忌赛马时给他献言献策,“下等马对中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这个计策让田忌赢了很多钱。
就是小学课本上的故事“田忌赛马”。
田忌从此对孙膑大为敬服,还把他推荐给了齐威王。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情况十分紧急,赵国求救于齐果。
齐国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这一役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围魏救赵”。
田忌一介莽夫,计划直接冲到赵国进行救援,孙膑却说,想要解开杂乱的绳索,不能生拉硬扯;想要止住争斗架也不能和他们一起打。咱们只需要避实击虚,利用形势牵制敌人。
在孙膑的智慧下,田忌带兵直冲魏国都城大梁,魏国发现国都被人攻击了,只好放弃赵国来救自家。
赵国之危,自然解除,而孙膑在齐国一战成名。
自此,各个国家安稳了很多年。
大概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弱小的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王派出了和当年同样的阵容,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再次救危扶困。
田忌这次精明了,带着兵直冲魏国国都大梁,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立马率领魏军撤退护城。
孙膑对田忌说:魏国的士兵向来剽悍而且轻视齐国士兵,齐国的名声也是怯懦的,善于用兵的人,要根据形势利导之,于是设下减灶计,诱敌深入。
齐兵进入魏地后,第一天造十万大灶,第二天造五万大灶,第三天造三万大灶。
以灶的多少判断军队的多少,一直是行军的基本判断方法,庞涓也不例外。
庞涓行兵三日,看见齐兵的大灶每天都在减少,大为兴奋,说:“齐国士兵本来就胆小,现在逃跑了一半以上了。”于是,他直率了轻装精锐部队,追击骑兵。
孙膑估摸着庞涓的行程,大概到晚上可以跑到马陵道,于是让士兵把马陵道旁边的一颗大树扒了皮,上书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同时,安排了上万名弓弩手藏在树林中。
果然,孙膑的预测分毫不差,庞涓当晚确实到了马陵道,看见旁边有一颗书没有树皮,就点着火相看清楚。
庞涓刚点着火,孙膑就命令放箭,庞涓万箭穿心而死,最后说了一句话:“终究还是败在你小子手里啦。”
齐兵乘胜追击,打得魏兵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孙膑也因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
此后《史记》中便没有了孙膑的踪迹。
野史说:孙膑也没逃过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最终成为齐国的政治牺牲品。
又说:孙膑的师父鬼谷子看见孙膑得势,却危机四伏,于是召他回去了,不再过问世事。
还有一个版本,说孙膑报仇之后,也算功成名就了,此时他只想“闲山一片,为终老计。”
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个当初被庞涓拉进泥潭并陷害的人,在报了仇之后选择了归隐。
孙膑的悲剧可以说是庞涓的愚蠢造成的。
倘若庞涓孙膑二人同心,或许会有更轰轰烈烈的事业。
只是历史不能重来。
纵观孙膑庞涓两人的相爱相杀,我总结了二点:
一,轻信于人,是场灾难。
哪怕这个人是曾经的同窗,也要留三分防备之心。
二、任何时候,人都是以能力取胜的。
孙膑即使没了双脚,他在齐国也是通过田忌赛马,先展示了智慧,才荣获军师的职位。
至于孙膑的兵法,“围魏救赵”和“减灶计”就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