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對聯:7.教理圓融
佛法浩瀚博深,其內容可分為教、理、行、果四法,為修學佛法、修證得果之次第。教為佛陀所說之言教,理為教中所說之道理,行是依循道理之修行,果是由修行而得之證果。宋代元照律師在《大正藏‧1761‧37冊;阿彌陀經義疏》中指出:「大覺世尊一代名教,大小雖殊,不出教理行果,因教顯理,依理起行,由行克果,四法收之,鮮無不盡。」
《大乘楞伽經‧卷七》提到:「教由理故成,理由教故顯,當依此教理,勿更餘分別。」教和理屬於理論的範圍,行和果屬於實踐的範圍,佛法是從實踐中歸納出的理論,而成為實踐的指導方針。沒有實踐,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則是盲目的實踐。因此,佛法的教、理、行、果,是相互關聯,分而不分。
唐代永嘉玄覺禪師在《永嘉證道歌》中指出:「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徧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一法,指真如自性;一切法,指真如自性所顯的萬事萬物。自性能顯萬法,萬法不離自性,兩種圓融無礙,無二無別。如種種黃金所造的飾物是一切法;但各種飾物的全體都是黃金,即是一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圓融的教理時常出現於佛經中,例如《八十華嚴經‧卷十六》:「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隨於義義隨文。」《楞嚴經‧卷四》:「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
7.1
一一器中含佛剎;
重重影內現神光。
摘自宋‧法雲惟白禪師《大正藏45冊1891:文殊指南圖讚》。
7.2
一塵徧入諸塵裏;
諸法全收一法中。
取材於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稱性莊嚴非外得,天然果報自無窮。一塵徧入諸塵裏,萬法全收一法中。華映玉池人倒影,身遊佛國地俱空。色心依正原無礙,但得情忘境自融。」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後學將原文「萬法」試改成下聯之「諸法」,以符合疊字聯格律。
7.3
一輪圓具;
萬法總持。
安徽九華山淨修茅庵有此聯。
7.4
三身不異;
四德圓融。
摘自《大正藏56冊2199:最勝王經開題‧金勝王經祕密伽陀》。
四德: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種德,即常、樂、我、淨。
7.5
千燈互照身光映;
十鏡交輝佛土融。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土淨能令心自空,無邊妙色現其中。千燈互照身光映,十鏡交輝佛土融。珠網重重懸寶樹,天童歷歷在華宮。龜齡鶴算渾閒事,直得虛空壽量同。」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7.6
大事因緣,端歸實相;
一乘源本,在報親恩。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大事因緣」出自《法華經‧卷一》:「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實相:指萬有本體。
一乘:唯一能使眾生成佛之教法。
7.7
大道不離,只要回光同本體;
法身圓具,若能轉物即如來。
江蘇徐州興化寺大殿有此聯。近代圓瑛法師撰。
下聯取材於《楞嚴經‧卷二》:「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回光:驀然回首,直下照見自心。
7.8
予意云何、云何法;
我聞如是、如是觀。
江蘇南京靈谷寺有此聯。清‧侯度撰。
上聯取材於《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
下聯取材於《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7.9
方圓無礙華藏界;
丈尺難量淨法身。
廣東潮州開元寺方丈室有此聯。近代慧原法師撰。「方丈」室名嵌入對聯。
7.10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四川新都寶光寺大雄寶殿,安徽合肥明教寺大雄寶殿,湖北武漢歸元寺大雄寶殿,山西五台山,及寧夏中衛高廟大雄寶殿有此聯。清‧何元普撰。
7.11
他心智妙智非智;
天耳聞通聞不聞。
摘自宋‧法雲惟白禪師《大正藏45冊1891:文殊指南圖讚》。
他心智:知他人心念之智。
7.12
石江澄靜浮清氣;
佛海妙湛總法流。
福建晉江南天寺有此聯。近代弘一法師撰。
7.13
有念念中忘假合;
無為為處體真常。
福建將樂證覺寺有此聯。
7.14
佛云:不可說、不可說;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四川峨眉山息心所有此聯。
7.15
佛法無邊,十地圓通開覺路;
慈航有岸,三乘教化渡迷津。
甘肅蘭州臥佛殿有此聯。
十地:菩薩之階位。根據《大正藏16冊0673:大乘同性經‧卷下》,於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各說十地。
7.16
佛法無邊超苦海;
眾生有願渡慈航。
吉林撫松如來寺大雄寶殿,及台灣台北市景美觀音閣有此聯。
7.17
佛法難思,感應道交凡即聖;
心源不隔,往來情見剎如塵。
清‧卍蓮曉柔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96:淨土證心集‧卷中》。
7.18
言言見諦言非有;
句句超宗句本無。
摘自宋‧宗鏡禪師《卍續藏24冊0467: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註解‧卷三》。
7.19
事如夢幻元空寂;
理到圓融非有無。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坐時觀佛足跏趺,身在蓮臺華正敷。毫相分明隨念見,金容映現與心符。事如夢幻元空寂,理到圓融非有無。何日池頭捧雙足,親蒙頂上灌醍醐。」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7.20
松陰匝地;
佛法參天。
湖南衡山高台寺有此聯。
7.21
法法何曾法;
林林不是林。
香港大嶼山東涌法林禪院有此聯。近代寶禪法師撰。「法林」寺名嵌入對聯。
上聯出自釋迦牟尼佛〈付法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參閱《五燈會元‧卷一》。
7.22
法法圓通,原無二法;
心心自在,本有一心。
近代觀世心撰。
7.23
法界三千開覺路;
蓮舟一葉渡迷津。
台灣新竹市法蓮寺有此聯。「法蓮」寺名嵌入對聯。
三千: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以四大洲及日月諸天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為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
7.24
法演三乘,都向大因緣裏證去;
僧登十地,皆從無量劫中修來。
四川粱平雙桂堂大雄寶殿,及重慶羅漢寺大雄寶殿有此聯。
7.25
金繩開覺路;
寶筏渡迷川。
福建泉州半嶺寺,及浙江普陀山妙莊嚴路有此聯。
出自唐‧李白〈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岭樹攢飛拱,巖花覆谷泉。塔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參閱《全唐詩‧卷173_5》。
7.26
染淨元無自;
聖凡豈有他。
摘自宋‧廣智本嵩禪師《大正藏45冊1885:註華嚴經題法界觀門頌‧卷下》。
7.27
教有萬法,體性無殊,不可取法、捨法、非法、非非法;
佛本一乘,根源自別;,故說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四川成都文殊院藏經樓,湖北武漢歸元禪寺大雄寶殿,及江西南昌天寧古寺大雄寶殿有此聯。清‧張懷泗撰。
7.28
須知諸相皆非相;
能使無情盡有情。
福建廈門南普陀寺養正院有此聯。近代豐子愷撰。
7.29
須彌藏芥子;
芥子納須彌。
取材於《五燈會元‧卷三‧歸宗智常禪師》,江州刺史李渤問歸宗智常禪師:「教中所言,須彌納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納須彌,莫是妄譚否?」師曰:「人傳使君讀萬卷書籍,還是否?」李答:「然!」師曰:「摩頂至踵,如椰子大,萬卷書向何處著?」李俛首而已。
7.30
圓融無礙,襟懷浩蕩包環宇;
通達十方,誓願弘深渡眾生。
福建晉江圓通庵山門有此聯。「圓通」庵名嵌入對聯。
7.31
滯相迷真,頭頭障礙;
背塵合覺,法法圓通。
山西五台山僧舍有此聯。
7.32
學道當知心是佛;
修行應以戒為師。
福建福清萬福寺禪堂有此聯。近代圓瑛法師撰。
下聯取材於《蓮宗寶鑑‧卷一》:「佛在世日,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
7.32.1
當知心是佛;
常以戒為師。
浙江臨海臺州佛教文化館,及山西五台山普壽寺有此聯。近代茗山法師撰。
廣西融水壽星寺將下聯「常」另作「應」。近代趙朴初撰。
7.33
歷千劫而不古;
偕萬物以同春。
福建泉州重光寺有此聯。
上聯取材於唐太宗〈三藏聖教序〉:「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參閱《龍藏115冊1473:廣弘明集‧卷二二》。
7.33.1
功德莊嚴,歷千劫而不古;
身心圓妙,偕萬物以同春。
福建泉州千手寺有此聯。
7.33.2
甘露時凝,歷千劫而不古;
慈雲普覆,偕萬物以同春。
甘肅蘭州法雲寺有此聯。
7.34
頭頭盡露真消息;
物物全彰古佛心。
摘自宋‧廣智本嵩禪師《大正藏45冊1885:註華嚴經題法界觀門頌‧卷下》。
7.35
懸佛日於中天,光含大地;
燦明珠於性海,影徹十方。
四川峨眉山伏虎寺,四川成都文殊院大雄寶殿,四川成都昭覺寺禦書樓,及四川成都龍泉石經寺寺門有此聯。明末清初‧破山海明禪師撰。
取材於明‧趙王高燧〈後序〉:「懸佛日於中天,光含大地;爍明珠於性海,影燭十方。」參閱《卍續藏01冊0010:大明仁孝皇后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卷下》。
7.36
覺海甚深唯信入;
道源不遠自心來。
福建莆田龜山古刹地藏殿有此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