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和曹丕谁更聪明?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先研究一下曹冲之死。
曹冲之死,有一个版本很是流行,那就是被曹丕害死的。曹丕因害怕父亲曹操将大位传给曹冲而放毒蛇咬死了曹冲,新版的《三国演义》也是这样演的。那么对于曹冲之死,历史是如何记载的?
英年早逝的曹冲史书上记载:“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按照史书的记载,曹冲是患有疾病不治身亡。那么这样的记载能不能佐证曹冲就真的是病死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史书上的这句话。
建安十三年,年方十三的曹冲患重病,太祖也就是曹操亲自给他请大夫医治。等到曹冲死去,曹操特别哀伤。称曹操为太祖,显然编写历史的时间已经是曹丕当了皇帝以后的时候。那么编写历史的人就不能不顾及曹丕的权威,给他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写是“当今的皇帝陛下放毒蛇咬死了自己聪明的弟弟”,你们说对不对?所以,从这个角度推敲,关于曹冲死因的历史记载其实没有多大分量。
那么到底是谁害死了曹冲?用司马懿的话说:“正是少公子自己的聪明害死了他自己,少公子内心仁厚,聪明程度却大大超过自己的三个哥哥,得到的宠爱也远远超过了他的三位兄长,早晚必死。”我觉得司马懿这句话说得极有道理,一个真正的聪明之人绝对不会到处卖弄自己的聪明,因为那样就是在给自己招惹祸害。
曹冲有多聪明?曹冲9岁就能想出称象的办法,这已经足见其聪明远超一般人。还有几个例子可以证明曹冲的聪明。赤壁之战那年,曹冲在战场上被周瑜和诸葛亮联手杀的大败,好不容易捡了一条命逃回南郡却得快马来报:“西凉马腾等发兵6万星夜兼程直捣曹操的老巢许都”。曹操暗示(遥控)当时坐镇许都的荀彧,大张旗鼓的迎接他班师回朝,目的就是虚张声势给西凉军以假象。但实际上百官在城门口一连等了3天,曹操也不见踪影。这之前,荀彧已经明告各位公子,不必和他们一样白等,在城门口遭罪。可是,曹丕和曹冲还是每天都会到城门口迎接他们的父亲。年方10岁的曹冲说出的道理竟然和老辣的曹丕一样:“公子亲至,才能让人们相信丞相真的要回来了。”第四天,百官和曹丕一起在正门迎接,而曹冲只身前往西门迎接父亲,曹操果然从西门秘密回城。当曹操问:“冲儿,你为何到西门迎接父亲?”曹冲答:“一连3日大张旗鼓的在正门迎接父亲班师回朝,百姓们看到了,西凉刺客自然也能看到,父亲智谋过人自然不会从正门入城,许都城防以西门最弱,父亲从西门入城可以顺便查看西门城防,儿臣便知父亲定会从西门入城。”
等几个儿子都跑到西门见到曹操时,曹操一时兴起想出题考考几个儿子,便问:“时下刺客一定还在许都城内,你们说说该如何应对?”
曹彰说:“紧闭城门,抓捕刺客将他们碎尸万段。” 莽夫本色!
曹植说:“除此之外,还要发动群众,给他们赏金,让刺客无处藏身。” 小聪明的人,有点才华!
曹丕说:“我赞同两位弟弟的办法。” 老奸巨猾,深藏不漏!
曹冲说:“儿臣建议,打开城门放刺客逃离。” 真聪明!
曹操反问:“为何如此?”
曹冲答:“眼下刺客行刺失败,杀了他们也无济于事,不如将他们放出许都给西凉军带个消息父亲安全回到许都,这样他们就不敢进兵了。”
曹冲一番回答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震惊,曹操特别赞同,还补充道:“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愤怒,愤怒只能降低智商。不要去憎恨你的敌人,憎恨是没有用的,要让你的敌人为你所用。”你看看人家这境界,真是没谁了!
曹聪的确聪明,但是这种聪明毫无掩饰的洋溢在空气之中,让周围的人感到不适。尤其处在争夺政治地位的漩涡当中,更不应该不加修饰地显示自己的聪明。
反观曹丕,外表憨厚无比,以忠诚孝义为首要外在形象,而正真的实力却隐藏在内,这便是另一种聪明。
再试想,如果你是百官中的一员,你是想聪明的曹冲做你未来的领导还是憨厚、忠诚、孝心十足的(尽管是装的)做你的领导?如果是曹冲做你的领导,他一眼就看破你的任何举动,你在他面前就像一页透明的塑料纸,就问你在这样的领导身边怕不怕?而曹丕的形象自然最符合百官的期待,因为这样的领导对他们最有利。
曹冲,聪明而张扬,再加年幼缺乏政治经验,死其实是必然!如果曹冲能活到18岁,也许他也能做到聪明而内敛,深藏不漏。这也是一种猜测,也许吧,谁知道呢?就如同当年的自己,成绩全班最好,性格又“洒脱不羁”,换个词其实就是“张扬”,所以全班没有几个喜欢我,就是有喜欢我的估计也是情商极高,装的吧。因为今天的我都不喜欢那时候的自己。曹冲和曹丕谁更聪明?写到这里读者自明了吧!
以此文劝解自己:看破不说破,聪明不张扬。内敛,谦虚才是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