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人问“你是一个合群的人吗”?
你会怎样回答?
上周五的时候,我记得老板给我们开完晨会说“咱们团队现在还有4000多块钱的团建费,我们周末出去花了吧,大家都去不去?”
然后大家嘴里嘟囔吃啥喝啥玩啥,满脸兴奋着,三三两两的陆续举起手说“去呢”,然而我却没有立即举起手来同意这个提议。
最后大家七嘴八舌的又说了现实聚会很多问题,也想到年底工作比较繁忙,最终这个团建的想法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如果在半年以前,办公室发生这种举手表决的事情,我肯定是会举手的。
因为我既不想做团队的老鼠屎,也不想不拥护老板的决定,被其他人视为不合群的人,再被穿个小鞋那就太惨了。
说起合群这个词因为与本周作业有关,我还专门查了一下字典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从一个合群的人变成了不合群的异类,我自己也挺好奇的。
合群的本意是指一种愿意与他人乃至群体在一起的倾向。
愿意合群的人需要关心与他人的关系,本人内心期望回避矛盾冲突。这其实是大部分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从众心理,而有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合群的需要是大于男性的。
做一个合群的人,他与其他人关系融洽,和群众关系基础也很好,他的嘴里很难说出来不,不行这样坚决的词儿,为人乐呵所以被大众群体所喜欢。
而如果做一个不合群的人,那他大概是所有人的眼中钉心中刺,背后还会被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哪怕对这个不合群人的事迹了解很少,也要强行八卦一波。
心理学家尼采曾说“你要成为你自己”。
可怎么样成为你自己呢?我以为是这样的。
我曾经也是一个爱好合群的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跟爸爸的脾气性格很像,沉默内敛不爱多说话,但心里有数那种。而我的妈妈是一个急性子,脾气非常火爆,雷厉风行的风格。
小时候,我记得他们俩经常吵架,结果我想你也知道了,爸爸总是以沉默对抗,妈妈噼里啪啦发泄完自己的怒火之后,也回归了平静,毕竟日子还得过呀。
我和弟弟的性格一个像爸爸,一个像妈妈,然而性别却完全反了。
所以上学的时候班里有什么集体活动,我从来都是默默点头答应的那个人,不会主动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要求。
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工作我也是这样的选择,一副息事宁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苟活下来,普普通通又没什么过错的平凡人。
现在想来我以前所理解的“做我自己”是不对的呀!
我以为做自己就是不违抗别人,不给群体找麻烦,随着众人的做法可能不会错的。这就是我能提供的价值,人云亦云的附和。
大半年前我开始接触心理学,报了心理咨询课程开始跟随老师学习探索自己,学习人际关系理论。慢慢的我就发现了,原来自己以前的“做自己”真的错了。
充其量也就是个面合心不合的合群人。
因为我心里在回避冲突,害怕被否定,被攻击。我不想成为一个被别人在背后评头论足的人,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同时我的性格却非常执拗,哪怕我表面同意心里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打算。即使不说出来,也会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记录事件带给我的感受,算是那个时候最原始的自我倾诉方式。
因为太过压抑了,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有生存压力下的被迫屈服。我就成为了那样的自己,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成全他人的喜乐,还以为是对的。
读书的时候曾经看到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的一句话“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让我心潮澎湃。
原来自己表现的合群是一直活在别人的眼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把自己搞丢了。
然回避冲突,不爱争吵,心里自以为天下就没有人能懂我的这种想法一直支配着我,让我认为我何苦跟这类人费尽口舌之争,不如做个面合心不合的人,也算尽力了。
可把自己丢的时间太久了,就会发现自己活的比常人都累。
先不说做这样的“合群人”是否得到回报或者感谢,自己心里压抑愤恨的情绪没法得到疏解,明明心里不痛快,脸上也不乐意表情,还要在人群中强装微笑,表现享受。
这种合群,现在想来不要也罢。
人们都说高处不胜寒,可是能真正到达高处,感受这份寒意的又有几个人呢,谁又能说站到高处的人不享受这种寒意呢?
所以当你站在1楼时,你能看到听到对面的人说你好话还是坏话。
当你站到10楼时,你只能看见楼下的人在讲话而已。
当你站到100层楼的时候,下面的人你根本看不见了,你的眼前有了更辽阔的风景。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要活在自己的心里。
高度不同格局不同,做事的方法和结果也必定会不一样。
偶尔向下兼容,是顾及他人感受,表示尊重和理解的品质。
时刻向上奋进,才是一个人活出生命的意义,体现人生价值的姿态。
从此我再也不想做那样的“合群人”。
我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要在不合群的圈子里不断进步;
我能应对楼下人的流言蜚语。
因为我只想活出真实的自己,后半辈子为自己而活。
如果有人问我,你是一个合群的人吗?
我会回答,是我的群我会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