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你班两个学生在寝室打架,把门把手都踢坏了,你处理一下吧!如果需要,该回家反思就回家!”
午饭后,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校主任电话,语气强硬有力。
我知道,主任对于学生打架事件最反感,安全问题、财物问题,都有涉及。
今天下午学生放假,午饭后,学生回寝室收拾行李,事件就发生在这段时间里。
“好的,过会儿,他们从寝室回来,我就处理。”我回复说。
相关的三个学生都站在了办公室。
“知道什么事吗?”我问。
“知道。”他们说。
“好,为了节约时间,每人给一张纸,把事情经过写一下,越仔细越好,想想问题出在哪儿?”
我每人发了一张稿纸,让他们三个分头去写。
让学生写事件经过,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冷静回顾事件的经过,反思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为整个事件留下不易更改的书面材料。
让学生分头书写,也是让他们独自思考,避免相互打扰;同时,可以看看他们在哪些细节上显示,而哪些细节忽视,教育的切入点会生成出来。
我们相信真相只有一个。只要三人诚实书写,通过不同人的角度基本可以还原事情事实。
三个人的材料陆续交上来,相互比照着阅读,事情的经过清晰起来——
桐与佳在寝室玩闹,桐把佳反锁在卫生间。航来他们寝室借卫生纸,可加入到桐的队伍里,不料,佳被惹恼了,出来后,与航纠缠起来,起初也只是相互打着玩,后来,都有些过激了,打了起来。逍来拉架,不料,被佳一脚踹在小腹,也恼了,佳与逍又打了起来。这时,正好被主任看到。
“门把手被你们踢坏了?”我问。
“没有。”三人都说。
“事情我也清楚了。我只问一句,能不能遵守纪律,好好上学?”
“能。”佳似乎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一起点了点头。
这样的话,在之前没少问佳。
佳就是一个不会用语言表达情绪、情感,只会动手解决问题的学生。
之前多次犯错,没少叫家长来交流。最终还是回到学校。
“你们让老师解决,还是自己解决。”
我习惯性地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我们解决吧。”逍主动说。
三人到办公室外,三分钟不到,他们就进来了。
“我们给对方道歉,各人负责各人的事。”逍又做了三人的代表。
“还有吗?”
“没了。”
我想了想说:“先回教室,再写一下自己今后该怎么做,写具体点。午休后,交给我。”
我让他们先回去了,也好让彼此都冷静一下。
我拿起三人写的材料,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搜索出每个学生的家长,把材料拍了过去。
“老师,为什么拍给俺妈?”航问。
“当然了,家长有权知道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嘛。”我平静地说。
三人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午休后,三人又来到办公室。
他们把三份材料,再次放在办公桌上。
我看了看,写得还可以,两次拍给家长看。
“行,从你们写的材料里看,还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既然想遵守纪律,就照自己承诺的做。”
我对他们说。
这件事就这么处理完了。
我没有按照主任的要求,停课反思。
我们用管理的思维,还是用教育的思维,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如果停课能够解决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还要学校干什么?
教师应该是更专业的教育者,至少在学校学生的问题应该用教育的思维来解决。
我相信,相信学生的成长,学生自会成长!
康老师有话说——
近日,学校连续三天都在上午第五节自习课时,把学生集合起来开会,讲纪律,抓典型,刹违纪……
老师、班主任全体陪在后面。
音响里那种震耳欲聋的训斥声,搞得我们心脏乱颤,学生宣誓,违纪示众,领导讲话……
一种火药味十足的革命运动气息,让人怀疑这是到底是不是学校?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湿润的教室”理念,对照下来,简直恍如天外之音。
难道我们只能用管理的思维来管教学生?
我们在向学生传达怎样的教育理念?
我们在向学生透露怎样的自我评价?
我们在向学生显示怎样的校园文化?
我们一面杜绝学生厌学、辍学,一面却在让学生害怕学校、讨厌学校?
一面希望学生放飞梦想,一面又亲手剪掉他们的翅膀?
千百年前的古人就用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消除灾患,堵的办法永远不如导的办法!
可我们为什么还在用力卡压,竭力堵塞!
作教育者,往往只看到事,却看不到事中的人!
处理事,只是表面问题,通过处理事,教育人、影响人,才是最要关注的!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难免会犯错误 ,像打打闹闹,不正符合少年的天性吗?
如果打着安全、制度的幌子,把学生的行为做硬性的规定,不允许学生犯一点点错误,跟把学生关在牢笼里有什么区别?
学生是需要逐渐发展出自我的,而他们的自我,是在环境中不断认识发展的。
我们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容而有序的环境,而不只是一个“恐惧有刺”的环境。
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以怎样的行为还给我们。
请善待学生,因为,那是善待我们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