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哲思读书
今天是否还有风流名士

今天是否还有风流名士

作者: 雅楠原创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5:42 被阅读111次

    名士,不仕者。

    风流,主要是与道家有关。自由自在是“风流”品格的一些特征,文雅也是“风流”的特征之一。

    这样的名士在古代看,一是避,二是逛。

    第一种“避”,老、庄、列子之流,喜欢往山里跑的方士、道士与和尚,这是本来意义上的名士。

    第二种“狂”,魏晋最有名,扪虱夜谈、醉酒行散,传为佳话。他们玩的一是药,二是酒,以竹林七贤最有名。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些风流名士的雅事,放任自然,不循名教被传为佳话。牟宗三先生说魏晋名士是“天地之逸气”、“人间之弃才”。

    “天地之逸气”指的是魏晋名士大多举止潇洒,丰神俊逸,性情解放,超出于世俗常规之外;“人间之弃才”,指的是他们的妙悟丰神以及超俗气质,均于世俗经济并无益处,因而就是被弃置的“人才”。

    今天是否还有风流名士

    东汉末年直至魏晋是极度的乱世,连年混战,汉室衰微,曹丕逼迫汉献帝下台,司马氏又篡夺了曹魏江山。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所树立的世俗道德被严重地破坏,凡是真有价值的思想,有了病才发生的,古代有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汉代的大病就是“虚妄”。

    这时期出现的魏晋名士,他们厌恶当政者的虚伪,反对战争,同时却又感到无能为力。他们反对当时的政府及其试图建立的世俗道德,崇尚自然,常常做出世俗眼中的“狂悖”之事,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他们寄情山水之间以远离政治的险恶,或者用消极的态度逃避政治。他们创立了“玄学”,像七贤这些名士,半为性情半为所迫,清谈终日,而清谈也因此成为魏晋的风尚。开始时作为避祸全身之道,后来渐渐演变为哲学和审美意义上的谈论,再到东晋竟至流于虚无而为名士身份的象征。

    魏晋名士一般而言有两种:一种是势族型名士;另一种是才华型名士。不论那一种名士,今天都再难出现了。

    先说势族型,从王羲之“东床坦腹”的故事,其实已经能够看出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影子了。所谓家学渊源,家族文化和遗传学的影响不可小觑。中国古代的许多大师巨匠离了这两个因素都很难形成。文化的断层,我们现在已再难觅从前的书香门第,文化世家,只剩下一个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因此,势族名士再现也难。

    再说才华型,读书明理不是最难的,难的是信仰的坚守和功名的选择。在王子猷这些名士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贯彻一种审美的东西,他们的人生不是功利的人生,而是审美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境界,我们一般人很难企及。和山野村夫相比,名士是拥有选择自由的。只要愿意,他们就可以做官。但他们还是选择了隐居避世。这种选择本身,体现的是一种自由的意志。没有选择的自由,就无法理解其中真正的精神品味和价值追求。晋的隐逸之风甚至含有一种消极的、不作为的、贵族阶层追求享乐的成分,从经世安邦的立场来看,是误国的。

    即便做不了魏晋时的风流名士,当我们读到关于他们的故事时,还是感受到一种人在大自然中,应该有的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即便做不了魏晋时的风流名士,我们还是可以多看重一些诸如风度、才情、趣味、智慧和雅量这些“身内之物”。如宗白华先生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是否还有风流名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gizttx.html